花果山家长社区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搜索
查看: 1656|回复: 1

[申爸指导] 【小学初中实践群:探寻强烈兴趣的来源】---2021.03.05

 关闭 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21-3-7 10:02:09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每日一课 于 2021-3-8 20:41 编辑

小学初中实践群:探寻强烈兴趣的来源

2021-03-05
冀-嘉文妈0907男六0509男高一:疫情网课用的手机后来被我藏了,然后一年了都没找到,我自己也找不到了……
手机不要在家里“藏”哈。直接带到单位去,锁起来就是了。如果在家里藏,一旦让孩子意识到了这一点,那家里就会被翻得千疮万孔……他会跟土拨鼠似的,把家里的每一寸土地都翻个遍,你还不知道他什么时候翻的。

嗯……麻麻们看到迅雷爸找来的这些资料没?“从自身成长角度分享青春期孩子的独立意识”、“关注青春期孩子的自我意识”、“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关键期的主要特点”……这些。

打这些名字里边,麻麻就可以感受到,作者是以一种发现的态度,来对待“青春期”的,也就是说,那一堆“意识”,每个作者叫它“自我意识”也好,“独立意识”也罢,什么“意识”也好,意思都是指同一个,用的词儿有差别罢了。作者好像是在观察星空,拿这种客观的态度,来说这些事情。他没有在想一个问题:我拿这些意识产生的关键期,来做什么?

申爸要干什么呢?直接点说,借助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理论模型来说,最直接。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说,人类从实践中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,拿这些认识来指导实践,修正之后的实践活动会产生结果,对吧?这结果,打另外一个不相干人的眼睛里,就是客观事实,对吧?

既然是客观事实,就又可以拿这个新的客观世界来认识,获得的认识跟前边那一次去比较,再更正脑袋里的认识。如此往复,以致无穷。每一次从客观世界,到主观认识,到修改实践方案,到执行,到再认识变化了的客观世界,这叫一个认识论的循环。

迅雷爸转来的这些呢,妈妈们看得到的,它们是一个循环没完事儿,只做了一半的。他认识,但并未涉及到,我依据我所获得的认识,在现实生活的教育中,来做些什么……光有认识是没用的。

如果我们把事情拔拔高的话,从哲学层面说呢,我们每一个人,在活着这段时间里,只有三个使命要完成:维持个体的存在;让自己生活得更好;繁衍下一代。作为三者居其一重要性质的教育孩子,申爸不相信,这么重要的事情,在这样重要的节点上,人类记录下来的教育,只有半拉嗑叽的半个认识论循环。

“一定有人记录了完整的循环,去找!”申爸下了狠心,早上早早就在国家图书馆门前排队,第一批入馆,一整天都泡在国图。找!申爸翻遍了国图所有的专著,查找了N多的杂志和学术期刊。结果是:一无所获。

所谓专著,在数量上来讲,倒是汗牛充栋。但那些文章一大抄,抄来抄去也不见有什么提高。反正就那几个老话题,翻来覆去地在每一本专著里边说罢了。申爸一边翻那些无味的专著的目录,一边不由自主地就在想:这些人都在干嘛呢?难道,他们自己没有孩子?

回家路上,申爸坐在地铁里,不由得感觉到心惊:这么重要的事情,竟然没有人记录!申爸坚决不认为,至今为止,没有人想过,并且试着操作,产生过很好的结果。只不过,他没记录下来罢了。或者,记录下来了,申爸还是没能查到。反正是,国图的馆藏中,这种没查到的情形,应该是很小了。

本来,申爸打算偷油喝,沾便宜的:找现成儿的,照着描。这多省事儿啊!可惜,这条路断了。申爸这才彻底死心,决定自己动手干,从头开始。申爸死心了,也消停了,静下来,开始思考怎么办。

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呢,申爸是说,得厘清楚,自己到底想要什么。本来申爸想找到人家是怎么做的,自然这个问题就提不到水面上来的。现在,逼着自个儿干了,你首先得想清楚这个事儿。那么,申爸到底想到了什么,让申爸这么兴奋,努力去找呢?

我们先说事实。

麻麻们都知道,在小学阶段,一个孩子是无所谓“喜爱”某个学科的。我们说,数学是某个小学生的长项,是优势科,但我们从来不说,数学是某个小学生的爱好。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,事情开始改变。到了大学,妈妈们都知道,有个别的天才开始痴迷有某个学科。那时候,我们说“数学是他的爱好”。

从小学六年级到大学三年级的这六年时间里边,一定有一个“水面点”。这是个时点。在这个时点之前,大学的那个孩子是无所谓“痴迷”数学的;在这个时点之后,他可以被称为痴迷了。找到这个“水面点”无比重要!在这个“点”之前的一小段时间里,应该存在一个关键期,在这个关键期,只要做对了,理论上,我们就可以“制造出”一个痴迷于某种有价值的东西的“天才”来。

让孩子痴迷于某种活动,很容易。比如说,你妈妈只要肯,每个麻麻都可以培养出痴迷于手机,无法自拔的的孩子出来的。只不过,痴迷于手机,痴迷于游戏……这些活动,没啥价值罢了。申爸想要的,是有价值的活动。比如说,喜欢数学,钻研历史什么的。

申爸的想法呢,是这样的:那些大学痴迷数学的孩子,并非因为数学打小一直好。打小,数学一直好的孩子,多了去了。每个班都有数学一直名列前茅的孩子,每个学校都有数学一直名列前茅的孩子;每个城市都有数学一直名列前茅的孩子;每个省都有数学一直名列前茅的孩子,对吧?但是,之后为数不多的孩子,到了大学,痴迷于数学。

申爸假设,那些大学痴迷于数学的孩子,除了上面这个必要条件之外,还有一个充分条件,就是在“水面点”那个时候,什么事情做对了。注意哈,咱们现在引入了一个假设。这个假设是说,在“水面点”那个时候,做点儿什么事情(这是第一个条件),再加上孩子在此之前,已经习惯于或者说喜欢做这个事儿了。

这时候,申爸开始后悔。后悔当初,大申那么喜欢中国古代历史,申爸没有穷追猛打,非要进行“调整”,希望他也喜欢近现代史……结果,近现代没喜欢上,古代史的喜欢也没继续。

这是有教训在的:孩子五六年级,甚至初中一年级喜欢的有价值的东西,要加强!能加多强加多强。把所有能挤出来的时间资源,都押上去。这时候,跟小学中低年级,不一样了。那时候,能定制兴趣,让孩子的知识,在自然社会人生三大领域,均衡发展。现在,均衡完了,要集中发展了。

当然,后悔是没用的。申爸知道这一点,马上,雄心勃勃地开始试图给大申定制某种终生喜好的学科。之所以这样,是因为申爸当时就觉着,应该有某个事情,它是所有孩子共通的:每个孩子都在水面点上,“习惯于或者说喜欢做这个事儿了”。

对比前边第五条的那个假说哈:现在,第二个条件满足了!我们只要满足第一个条件即可。好啦,现在,框架出来了。但这是一个极其简陋的东西。四面漏风,还看不出建筑的模样。但它确实是骨架。

申爸得说说,刚才那些“感觉”,是打哪儿来的。那些“感觉”是构成这些骨架的根据,而骨架必须尽可能牢靠,否则,建筑很快就打不下去了。

申爸认定,那个水面点,就是孩子开始夜里不睡觉的时点。为什么这样呢?眉豆的不睡觉,给你们小娃妈说的不睡觉,完全不是一个原因造成的。眉豆的不睡觉是说,她竟然在以前生物钟发挥作用,困倦异常的时段里,关上灯,靠自己的毅力,撑住不睡。干什么?等!等爸爸妈妈睡着了,自己再爬起来,偷偷地做某些事情。

这在以前,这种毅力是不存在的。到了点儿,如果玩高兴了,孩子仍然很兴奋,根本不想上床,要继续玩。但是,你小娃妈,把孩子扔床上,把灯全部都关了,你在他房门口守上十五分钟,再进去,你会发现,他已经睡着了。其实呢,这就是当年申爸指导妈妈们晚上给孩子养成准时睡觉习惯的办法。有兴趣的小娃妈,去翻当年的聊天记录哈……

对比一下,看得就清楚了:小娃娃,他无所谓毅力。到了时间,把他放进睡眠的环境里,刚开始他再兴奋,一刻钟之后,他也就睡了。你妈妈只要稍微坚持一下,就能战胜他;但是,对于眉豆却完全不同。她会凭着自己的毅力,克服困倦,努力保持清醒,跟守在门口的妈妈比赛,谁坚持时间更长。这个年龄的孩子,你妈妈不用去跟她比这个。要比,你肯定输!原因很简单的,在毅力的神经机制产生的敏感期,她的小头脑很容易让她表现出惊世绝伦的毅力表现。

那么,现在,有个问题来了:为毛孩子不睡,是什么引起了她这么强烈的兴趣呢?是为了坚持到父母睡熟,自己起床之后,要去干的事情吗?不是!在这一点上,麻麻们自己都有记忆,可以自省来洞察了:你自己晚上不睡,每天都不睡,是为了要做点儿什么么?不是么。

在这一点上,申爸曾经看到一个孩子,说得非常生动。他是这么说的:“我的众多兴趣爱好里有一样相当有趣,那就是毫无意义的待到十二点半再睡觉,然后让自己第二天困得像死狗一样。”这孩子的话,当时是在调侃。他认不认真,倒是无所谓。假如每个人看了,都会心一笑,“於我心有戚戚焉”,那就不能算调侃了。

如果麻麻们以严肃的态度,认真地对待他的话的话,麻麻们马上就会有种感觉:我们日常口语里的“兴趣”,好像不是我们所理解的那个样子的……至少,有一种情况,是我们所不熟悉的。

兴趣这种心理现象,它的本质,可以归结到很多原因。在这里,调侃中指出了一种原因:毫无外在缘由,纯粹因为神经系统自身发展的原因,导致了人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现象。

…………

咱们呢,从一个手边现象开始,一步步地解决孩子教育中最后一个堡垒性问题。不过,今天先说到这儿哈……咱们慢慢说。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花果山家长社区

GMT+8, 2024-11-22 23:46 , Processed in 0.071029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