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果山家长社区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搜索
查看: 2098|回复: 3

[申爸指导] 【小学初中教育实践群:前额叶神经回路的建构与价值感形成的关系】---2020.09.11

 关闭 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20-9-16 18:06:06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每日一课 于 2020-9-16 18:05 编辑

小学初中教育实践群:前额叶神经回路的建构与价值感形成的关系


2020-09-11
嗯……下边这个小主题,非常地难说。申爸以前尝试估计好几次,都不了了之。这次呢,面对这个小主题,还是感觉比较畏缩。可是呢,不说又不行。横在那里,挡着你,过不去。还是得努力,把它捋清楚。混是混不过去的,躲也躲不掉,只能硬着头皮,再试一次。

申爸呢,不知道在哪一天,产生了一个念头:基础教育的核心,是教会孩子自己操作自己的大脑。既不是让孩子记住多少唐诗宋词,也不是要孩子学会一个清单上所有的能力,所谓的素质,你妈妈可以把它看成是大脑自身的行为习惯的外部表现。产生这个想法并没有多久。它肯定是在今年的寒假之后,申爸哪一天冒出来的一个念头。

其实呢,那个时候,申爸只是“觉着”大申应该没问题了……专指高考这件事哈……但是,申爸还抓不到具体的用例,来证明这种感觉。能抓到用例,并且踉踉跄跄地创建用例,是上个月下旬的事情了。申爸把这个观点拿出来,并不是想挑战什么……申爸只是说,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来思考问题罢了。大脑是一个器官,思维是它的功能,那当然可以从器官本身的功能的角度入手,来解决思维的问题喽。

这不是什么古怪的念头,因为我们对任何别的器官,一直以来,都是这样对待的么:跑100米,要跑进10秒的话,它动用的器官是两条腿,肺,血液循环系统等等。任何一个立志进10秒的选手,他的教练,都必须先看10秒的肺活量需要多大多少毫升;心脏的泵血功率需要到什么程度;两条腿,腿部的肌肉的量,红肌的比例,需要到多大……如此这般。哪条不达标,要有针对性地去练。当代顶尖的竞技体育,早不是以前那种“拼命+苦练”拼命地苦练的领域了。它有自身固有的规律和成就方式。要按照规律行事,这个叫科学。

当然喽,这是一种“机械论”的方式。不但没有人用练百米的那种思维来练大脑,更没有人用“机械论”的方式来对待思维——申爸说的“思维”是指说理想,信念,信心这些传统上重要迷人又神秘莫测的领域。

当然了,在最一开始,所有靠“拼命+苦练”出来的百米冠军,都无情地嘲笑那些扛着仪器的体育科学家们……但是,不要一代人的时间,他们就笑不出来了。其实,是连嘲笑的资格都没有了。

我们呢,只有对那个领域里的规律认识得清楚之后,才可能去谈“决定论”。事实上,人们糟糕又不安的感觉不是来自“机械”,而是“决定”:大家只是不甘心以前认为的高大上的思想,它不过是关键期内的一些固定操作的必然结果罢了。关键问题是,什么操作,怎么操作。

以前申爸的问题在于,不知道“关键期”在什么时候,现在,“关键期”肯定“就在这个时候”了,申爸还是面临问题:咋办?必须得搞个思路出来,胡搞是不行的。这个思路,妈妈们叫它“理论”。叫它理论也好,理念也好,思路也好,假说也好,随便你叫,但必须有一个。

这个东西呢,首先要满足人类既有的有关脑的在科学上的探知。这个是基础……明知故犯是不可取的……然后呢,它本身内部要自洽,自己把自己驳倒那不行;接下来,需要有解释能力。目前已知的现象,要能给出让人接受的解释……勉强接受也无所谓,但不能一见就让人觉着“你那个不行”……最后,也是最关键的,要能预测。结合孩子的具体情况,去实施那些预测活动,拿实践中的结果跟当初的预测比照,决定行还是不行。这个步骤是起决定性作用的……申爸在啰嗦已经知道的事情哈……现在没有别的地方好看,只能一遍遍啰嗦既有的经过验证的念头,一方面看能有什么启示,另一方面,要以此为基础,搭建自洽的理论体系。

我们呢,快速回顾一下申爸已经说过的理论构件:大脑是靠我们所谓的神经回路来实现各种功能的。“神经回路”这个词,翻译得不好,给人以不良的暗示,好像说脑子里有一个“环”。回路么,只有环,才谈得上“回”。其实,没环,只不过是一些神经元所组成的网络罢了。大脑中有无数的神经回路,各自有各自的功能。小的神经回路可以独自行使其功能,也可以被更广大的网络所包涵,作为一个子系统,在更宏大的背景中,起另外的更重要的作用。神经回路有先天的,生下来就具有的;更多是后天的。后天形成的神经回路,在刚刚形成,规模刚好达到阈值,能够行使功能的时候,人在心理上,有明显的特征。其人非常乐于或者极度渴望从事这个新回路所具有的功能的事情。这种心理会持续一段时间,直到这个新回路被无数次的实践所巩固,成为一个不会很快解体可以伴随主人一生的“永久性回路”为止。它就变成老回路,把主人的注意力释放,以便去形成下一个回路。

这里插一句哈。

二豫-小汐妈1206B
一、小汐6点10分叫醒,7点30去学校,共80分。6点20分开始朗读古诗或者初高中古文30分。跳绳,跑步,吃早餐7点30去学校。

二、中午到家12点,去学校2点20分,共2个小时。写作业到1点,吃饭,跟读英语20分,午休,去学校。

三、晚上到家6点,8点30分睡觉。共2个半小时。写作业一个小时,订正查漏补缺30分。盲算40分,剩下的时间看蓝精灵。

每天孩子从睁开眼到睡觉,一共可以给我支配的时间就90分钟。90分钟我想抓抓作业,英语,数学。时间不可能够,可是放弃任何一样也不行。孩子还在阅读敏感期,还得给孩子阅读。所以纠结,舍弃什么?抓什么?所以太佩服申爸了,五体投地的佩服,多大的心力,才能心无旁骛的坚持一件事。
昨天呢,小汐妈在感慨,说时间不够。其实呢,妈妈的心都是比天高的,而现实中的孩子,永远没那么多时间,把妈妈的渴望都承接下来。于是,很多妈妈就把孩子的时间,切成了无数的碎片。每天伴听、阅读、英语、古文、历史、地理、数学、语文……妈妈要是每天这些全都兼顾,那孩子就疯掉了。

事实上,你到花果山看妈妈们的回馈,大多都是这样切片的。这种切片呢,跟“抓住一样搞到底再搞另一样”,其实所依据的基本假设是不一样的:把孩子时间切片的根子上的依据是知识。知识么,就像桶里的水,有空儿就加一瓢进去,总能加满。不辞涓滴。

在神经回路建构的理论下面,没有“知识”这个概念,只有神经回路。任何一个神经回路,都需要持续的足够强度的外部刺激,让大脑的神经元,聚合到阈值的状态;接下来,还要给达到阈值的神经回路以敏感期的时间,让孩子乐颠颠儿地去做。新的神经回路建成了,稳定了,站住脚了,再去搞下一个。在神经回路的理论体系之下,涓滴溪流的做法打根子上是不对的,因为你无法让任何一个神经回路,“憋”到阈值状态。如果有回路幸运,无意中到了阈值状态,那也会为妈妈设定好的零碎日程所阉割,无法在敏感期茁壮成长到站住脚。因为外部刺激不够。

没有“放弃”哪个的事情。妈妈注重的,一个都不会放弃。你弄好一个,再弄下一个……孩子有足够的时间,让妈妈把自己中意的事情,都做好。不是说申爸能“坚持”,而是说,申爸自觉按照“这种理论的指引”去做。这么做呢,其实家长也安逸:他到了漫画敏感期,漫天遍野,从早到晚,就全是漫画。孩子自己钻进去乐此不疲,旁边自顾自地去high,家长也能乐得清闲。他漫画能多久?持续三两个月,那不是了。漫画敏感期,就不要弄什么英语古文这个那个……他乐意漫画,那就满足他的愿望,全是漫画。要是妈妈搞个日程,每天漫画一刻钟,那过了一刻钟,要去听古文了,妈妈就得拼了命,拉着孩子“转场”。孩子不乐意,妈妈又抱怨孩子“不听话”;你赶到听古文的敏感期了,妈妈一刻钟之后又拉孩子去看漫画……孩子不干,妈妈又抱怨孩子“不听话”。这不折腾么?

除了必须要每天做的事情,完成作业,朗读教案,盲算,剩余的时间,要连片,不要切割。持续的连片时间,有利于让孩子在一个时间段内,建构好一种神经回路;更利于妈妈,妈妈不至于整天都拉着孩子从他喜欢干的事情脱身,去干他不喜欢的。

插几句哈,回到主题。

人的神经系统,有另外一个性质,就是一个神经回路,当它毫无挂碍地激活,在头脑中处于“统治地位”……流向头部的血液,全部为其供应能量,不被分流……人主观上,会感受到愉悦。

这是很多毒品的原理所在。这些毒品进入神经系统之后,混乱了大脑正常的化学传递机制,导致某些神经回路被毫无控制地激活。比如说,把肢体运动神经回路激活,其他全部抑止;把某些神经回路激活,让人产生极度的幻觉,并且其他回路抑止;把语言回路激活,其他抑止,让人在某一方面处于癫狂状态,获得极度的愉悦。有些厉害的毒品,可以阻断除了运动中枢外的所有回路,甚至情感中枢亦被抑止,人四肢狂动面无表情,这就很可怕了。

这是一个极端;当然,还有另外一个方向的极端,就是整个神经系统,没有一个回路处于积极的激活状态。如果大脑死水一潭,没有任何一个回路处于积极的激活状态,人会感觉到极度的无聊。

这里,我们注意到一个极度有价值的事实是:至少在18岁,成年之前的人,是不会无聊的。从目前掌握的证据,我们有理由相信,人类的作为物种区分的基因组,天然地带来一种规定性。这种规定性让18岁(这个时点目前申爸还不确定哈)之前的人,在每个年龄阶段,都自然地处于某种特定神经回路的建构状态。建不建构得成功,取决于每个个体在这个时段内,环境是否提供了相应的刺激。我们把每个阶段处于建构状态的那种特定神经回路所对应的功能,叫做“成长的主题”。教育很简单,只要找准了成长的主题,给相应的资料,就齐活。

我们再来看神经回路。神经回路有很多种,其中,有一些回路,要负责调控大脑内其他神经回路的活动。控制自我用的。毒品之所以厉害,就在于它一上来,首先就把这种神经回路抑制掉。人失去了自控能力。有意思的地方在于,这种自我控制的神经回路,是大脑中最高级的回路。它们形成的时间,很晚。晚到现在大申这个年龄,才开始形成。人类的大脑是先建构一般的调控身体其他器官的神经回路,最后才建构用以调控自身的处于前额叶里面的神经回路。

这些前额叶的神经回路,具有非常古怪的特质。让申爸大吃一惊的,就是这种神经回路,建构到阈值状态之后,在某种特定条件下,会跟它所控制的从事具体功能的神经回路共同运行过程中,让人产生价值感。刚才说的“某种特定条件”,当做一个代数式的话,用另外一种条件去替代,人会产生一种“美感”。美学中,最本质最深沉的那种从秩序中获取的感受。上述两者,无论哪一种,只要执行一个循环,在重点,人会获得我们所称作的“整体感”的那种感觉。

在敏感期,孩子所获得的整体感,是接下来形成我们所说的“辩证观”或者三观的基础。无论是世界观、价值观还是人生观,获得自我认知的前提,都必须是先具有“整体性”。这个……上述五行,是申爸目前能够在意识中形成,最前沿的表述。申爸目前只能做到这种程度了。其本身正确与否,无从得知。但是,到了这里,申爸可以去现实中模拟前述中所说的“某种特定条件”了。把这些条件布撒到位,我们孩子那里看结果。

这个……什么:申爸也不啰嗦,首先第一个拿来“搞掂”的,就是去形成孩子的述说的习惯。好累……先说到这儿哈。回头,申爸再解释,这个“述说”,怎么跟上面的假说接上去。


来源: 【小学初中教育实践群:前额叶神经回路的建构与价值感形成的关系】---2020.09.11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花果山家长社区

GMT+8, 2024-11-22 23:46 , Processed in 0.073435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