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帖最后由 每日一课 于 2018-9-4 22:54 编辑
花果山小学群:盲算与建立神经回路的重要性
2018-08-30 1-114一师辰妈妈B “这是要求”反馈0829 第三天 早上起床后,伴听凡尔纳,一放伴听他就自己拿着丁丁看,早饭后休息十分钟后让朗读课文和教案,开始找借口,我累了!我再休息十分钟,我说开始,这是要求,表情严肃地看着他,他感觉到我在看他,迅速地从床上爬起来,坐到学习桌旁,开始不在状态,听到朗读课文音频后,一下兴趣来了,跟着读了。下午做了盲算,状态不错,一上盲算了4页(一上课本和口算本做完了),一下盲算20以内的,出错率少,但也是各种姿势都来了。
嗯……妈妈们“这是要求”做得都比较到位。但是,盲算要安排在孩子的优质时间这个要求,还是好多妈妈做得不够好。妈妈们要充分认识到盲算对孩子思维和大脑的压力。孩子做盲算,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,所以,盲算要安排在早上。一个基本的原则是,先安排孩子盲算,30分钟算完,再安排其他的活动。如果是休息日,清晨孩子彻底清醒之后,安排一次;下午或者晚上,孩子户外活动回家之后,再安排一次,比较好。一天安排两次,总计一个小时时间。工作日就安排一次,足够了。上学日就安排一次,足够了。
盲算是锻炼孩子思维,建构新的神经回路的最有效手段,天天都要做。咱们小学孩子,以后不用视算哈。
1-006一呦妈G “这是要求的反馈”:今天中午要求孩子开始朗读教案,孩子问为什么要读啊,我说这是要求。她有些不乐意,但还是坐在位置上开始读,这次听申爸的要求,没有提前教,而是让她直接读,由于有好些字不认识,而且有些拼音也不会拼。读的很磕巴。整个过程不是很情愿,但是还是坚持读了30分钟。
一二年级的孩子,还不能自主阅读的,妈妈可以安排孩子就着教案录音,跟读:让录音播放完整的一句话,按暂停,然后孩子看着教案,重复完,再下一句。让孩子自己操作录音就可以。
4-176四海妈B 朗读反馈:今天录朗读视频时,发现我家把朗读的方式改了,句子重复读两遍,再把要拆的字,单独再读一遍,我问为什么改了,他说这样不乱,不知道这样可以吗?回滚第二遍发现漏字加字换近义词的情况大大减少。
教案的形式、朗读方式,妈妈跟孩子一点都不要“改进”。严格按照教案的安排让孩子朗读。
1-089一辰妈B “这是要求”反馈0829 第三天 早上起来让他盲算,开始各种借口,我困了,我累了!我说开始盲算,然后就开始说题目,他在那嗯嗯啊啊,然后我又说了一遍开始盲算,继续说题目,他说的很小声,我没听到!我又说了一遍题目,他说我不是说过了么?然后开始正常的进行盲算,虽然盲算中说答案的时候各种搞怪!盲算20分钟后,盲算的结果基本都是错的,让他做比较熟练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是错的,就这样盲算30分钟结束!晚上他清醒的时候,自己主动要求盲算,结果基本是全对的!不知道应该是早上给他盲算,还是晚上他自己要求盲算!读教案的时候很积极,说了一句读书了,就开始读了。
如果孩子已经形成了晚上盲算的习惯,那就晚上盲算。不过,休息日,咱们推荐一天盲算两次。还有,早上起床后的第一节课,效率非常低。妈妈如果给孩子盲算,把时间安排在第二节课做。
2-082二萱妈G 这是要求:反馈20180829 已经盲算和朗读数学13天了,还不能主动的去做,提出这是要求后才会不情愿的去做,中间各种磨叽和开小差,所以规定时间需要完成的任务,基本完不成,每天每项任务都这样恶性循环着,比如规定半小时背一首古诗,在这半小时内,她不停的“事”(不认识的字、讨价还价、不断的找你说这说那,不理她,她就嘟嘟嚷嚷的),如果时间不紧急的话只能顺延到会背,时间紧急的话只能作罢,真让人闹心,焦虑。
在中国传统教育方式中,“背”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。传统的教育,各种的私塾啊、启蒙啊,都是背论语,背唐诗……这样的。这些,都是过去时了。咱们根据当代神经、心理科学的研究结果,制定的学习方案,没有“背”这一说。我们根本不把目标定在“背”会上面,但是,执行的结果,确是一本语文课本,学完之后,孩子能倒背如流。直接地讲,“背”这个目标,对于孩子来说,是很难达到的。妈妈把目标定做一个难以达到的水准,孩子老是完不成,当然会各种的拖延躲避了。“背”这个事情,在咱们花果山,没有地位。我们根本不屑于做这个事情……如果妈妈很执着,那妈妈自己想办法,让孩子去背会。我们过去不讨论“背”,现在不讨论“背”,永远也不讨论“背”的问题。“背”没有价值。
这是一个方面。另一个方面呢,萱妈提到“不能主动去做”。 妈妈们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:15岁以下的孩子,没有任何一个“能主动去学习”的。孩子的心智的成熟度没有达到,客观上就不能。对于小孩子,“学”这件事情,必须在妈妈老师,家庭学校的推动下,孩子才能够做到。
妈妈去追求孩子根本达不到的目标,妄自烦恼。那么,孩子能够做到什么呢?在妈妈的明确要求下,当下,可以动手去做要求做的事情;这个,可以达到。其实呢,达到这一点,就足够了。那为什么“别人家的孩子”能做到呢?其实呢,谁家的孩子,也做不到。“别人家的孩子”,他是偶尔能做到。举例子说哈,咱们群里,就有妈妈报告说,自己用“这是要求”,孩子很顺从地就做了。不但今天做了,第二天一早,孩子自己早早起床,把朗读和盲算,都给做了。自己还录音,兴奋地拿给妈妈听。妈妈非常高兴。妈妈当然高兴。这是不是真的呢?这当然是真的。别的妈妈看了这个,觉着这是“主动学习”,追求自己的孩子也能这样……可这就错了!
妈妈要知道,孩子的任何行为,都是受小头脑中的神经回路控制的。神经回路们,正在形成过程当中,很不稳定。孩子的外在表现就是,猫三狗四。今天表现得特别好,明天就死活不肯干了。孩子的整体表现,处于“随机游走”的状态。那你妈妈拿人家游走到最好的那个状态当目标,你当然追求不到。人家孩子,明天就不是那个巅峰的好状态了。妈妈如果不信,你就小窗人家妈妈,问问孩子昨天的情况,你就知道了。前天早上还起床自己录音学习,学完了高高兴兴地把成果拿给妈妈听;昨天,孩子倒是起床了,可既不朗读,也不盲算,而是拿本丁丁,坐在沙发上看,怎么说也不放手。
妈妈呢,要搞清楚“孩子的真实情形”,按照同龄孩子的真实状态,确定自己的目标。不要轻易被“别人家的孩子”给忽悠了。再比如说,好多不完成作业的妈妈,特别羡慕回家就先完成作业的孩子,说那个孩子“主动学习”。 其实呢,那个孩子根本谈不上主不主动学习,他不过是养成了那么个习惯而已。并且呢,这个习惯,也必须是每一天,每一日,都由老师“拉着”,才能走下去的。并不是什么“主动”学习。这怎么说呢?
假设说,从今天开始,老师就不收家庭作业了。完成完不成,老师一点不管,但每天家庭作业还照留不误。不出一个星期,这孩子就不再写作业了!确实,孩子已经形成了习惯,孩子妈妈彻底放手,连“该写作业了”的提示,都不需要有的。但这并非孩子“主动学习”。促使孩子每天完成作业的原因,在于老师每天收作业,每天批改作业。孩子的学习行为,还是被老师“拉着”才产生的。老师一放手,几天功夫,学习行为就消失了。
嗯...妈妈们要理解,进而接受:小孩子,是不能够“主动学习”的。妈妈如果把主动学习,作为自己的追求,那是缘木求鱼,鸡飞狗跳完了,什么也得不到。妈妈奔着去的,是镜花水月,你怎么能切实得到?
那妈妈把什么当做目标来追求,才是合适的呢?给孩子养成习惯。我们仍然拿作业为例。妈妈们打一开始,就让孩子养成“放了学,先把作业写完”的习惯就行了。老师留的作业,永远不留到“第二天”才做。它这个习惯的力量,会有多强烈,妈妈们可以想象体会一下。
大申呢,他们景山,学校拼命地约束老师们,留家庭作业,遵循教育部的规范要求。所以呢,大申的作业,一直到七年级,都是当天放学之后,写上40分钟左右,就完事了。有时候,周五留得多一些,大申就写到七点半八点,也就结束了。一直到七年级,作业写到八点半,只有屈指可数的几次。
在整个初中二年级以下,对大申来讲,周六从来就没有“要写作业”这一说。所有的作业,周五晚上都写完了么。可是,到了八年级,进了实验班,不行了。第一个星期五,大申到家就开始抱怨:这老师,都疯了!怎么留这么多作业。我白天都写了一天了,也写不完。老师留了作业,如果大申感觉多,白天课间,他就开始写。要不然,今天晚上就写不完了……当然,促使大申这么做的,另有原因。一般周末作业多,他抓紧时间,尽快写完,晚上就能结束得早一些,好干他喜欢干的事情。周五晚上放学到家,喝了口水,就开始写作业。写呀,写呀,七点叫出来吃晚饭,刚一撂下筷子,抹抹嘴,就又回到书桌前,拿起笔开始写。一直写到九点半,快十点了,大申累得眼睛迷离,晃晃荡荡地从房间出来,跟老爸说:实在写不完了,我明天再写,行吗?明天早上六点起床,吃过早饭,坐在书桌前就继续写。一直写到晚上上灯,才把作业写完。
妈妈们看,没有人要求他“周五晚上必须写完”。已经七年多了,他早已经形成铁打的习惯,周五晚上,一定把作业写完。这次,实在写不完,自己跑来请求:“我明天再写,行吗?” 这完全是习惯使然,根本谈不上什么“主动学习”。 大申的这个习惯养成了,他写作业的效率,自然就高了:反正就那些作业,早完事,早解脱。写完了作业,就可以去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去了。他要是自己拖着,40分钟的事情,拖成四个小时,那就没自己的时间,什么也干不成了。
你妈妈给孩子养成了习惯,不仅在家写作业的效率高了,他自己安排,在学校,有空儿,就动手完成作业了。早在三四年级的时候,每到周五,老师一留作业,他课间就开始写。申爸发现了,就问他:你干嘛在学校写作业?大申回答:学校写,到家就快了。你等到下周一再问:你在学校写作业了吗?大申:没有!申爸:为什么不写了?大申:不用写。到家写一会儿就写完了。你看他,很小,才三年,自己就摸索出规律:周五的作业多。作业要求一到手,在学校就赶紧动笔,这样回到家,作业就完成得快。周一到周四,作业少,回到家,三四十分钟也就完成了,不用在学校写。课间,就玩。这是主动学习吗?形式上看起来像,但性质上,根本不是。这就是习惯使然。
稍=哈。
4-089四荣妈G 请教申爸,这句“咱们小学孩子,以后不用视算哈。”是解读成: 开学后的学期模式只盲算不视算,还是以后所有小学孩子,不论学期模式假期模式,都是只盲算不视算了?
以后所有小学阶段的孩子,都只盲算,不视算。并且,盲算也要进行拓展。以前,只盲算口算本;从现在开始,一个单元的口算本算流畅了,妈妈带着孩子盲算练习题。扩展盲算这件事情,是咱们这个学期重点要做的事情之一。
4-103四K妈B 申爸,那朗读数学课本时,后面的习题也不用视算,只要求朗读就可以了吗?
是的。朗读就是朗读,让孩子朗读流畅,即可。
1-003一登妈G 申爸是课本练习题吗,还是之前买的景山练习册?
所有的练习题。口算本盲算流畅了之后,妈妈要带着孩子,把数学课本上的练一练、练习题、例题……所有的题,都盲算流畅!咱们呢,不提倡笔算……不反对笔算,学校教育,还是以笔算为主……所有的学习,全部用“口”。
妈妈们自己把“花園明朝體”字库装上,就可以正常显示了。
2-038二贝贝爸G 大申爸请教一下,一年级盲算仍有不熟的,开学二年级的话,是从一年级的滚熟还是直接二年级开始呢?记得以前说是不管以前的直接开始对吧?
以前数学课程中盲算不熟练的话,不要回头去补。跟着教学进度,给孩子练习当前课程内容的盲算即可。当然,以前没有盲算基础的孩子,突然开始盲算,孩子比较吃力。妈妈不要着急,每天练习,过上两个月,孩子的盲算水平就上来了。
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孩子而言,这是可以的……也只能这样做。咱们这里,低年级的妈妈要注意:盲算是咱们花果山建构神经回路的基本手段之一,从现在开始,孩子们每天都要做这个事情。几年之后,等到现在的小孩子长大到五六年级,再复杂的计算,孩子们也都能够盲算出来了。原因很简单,孩子们是循序渐进地建构所需要的各种神经回路走过来的。现在的五六年级的孩子,因为没有足够的前期建构,也只能够盲算简单的算式了。
3-090三谦睿妈B 我们这个假期没盲算是不是又错了,只记得暑假朗读模式。
就一个假期……没有太大关系的:从现在开始,以后每天给孩子盲算就可以了。
4-103四K妈B 申爸,不视算就不知道孩子朗读后撑握情况啊。不用管他?只要求一遍遍回滚朗读吗?
让咱们把主题聚焦一些。妈妈们看看K妈的发言。大家都来说说,K妈的想法,有什么问题没有?
3-086三贝贝妈B 哈哈!K妈,这个你要看下哈妈那天的几张截图,关于申爸给哈妈分析萱的话。
那就把截图都转过来,大家一块儿看!
二皖-哈妈201008女 尽管已经读到七年级了,我总觉得不踏实,总感觉哈哈不是最好的状态。
申爸问你,哈妈:凭什么你认为一个二年级的孩子“回滚”的时候就能说出答案?她说不出来么!你不信?萱妈不是回苏州了么?你让萱妈考考萱,高中必修二里面的习题。萱会30%?能答对3%就好不错了!不要说高中数学,就是初中一年级的数学,你让萱妈找一套初一期末的卷子给萱做,你看萱能得多少分?能及格就好了不起了!可是,萱她就是觉着自己高中会了30%,初一的全会。可是,尽管是错的,萱就是觉着自己“基本概念都理解了”。问题是,如果萱妈不干涉,不打断,让萱自由发展,有空儿再回滚初高中数学……你道怎么的?明年这个时候,萱做高考的题也可以及格了!你个六年级的孩子,你还想让她怎么着?那现在问题是,萱对于初中的数学,高中的数学到底是会了还是没会呢?
建构就是建构,在孩子没有达到阙值的时候,是谈不上“会”“不会”的……你拿“会不会”去衡量建构中的孩子根本就不对!建构就是建构。你读到初二,就是读到初二。别人都不行。萱读到高二,就是读到高二,别人都不行。至于会还是不会,那根本不是这个阶段要关心的问题。会不会,要等神经回路建构、形成到阙值以上才谈得上。
只要读了,孩子感觉“自己就会了”。你假期不超学,孩子三年级上学期的数学课本也不会感觉会;你往前朗读,一个暑假朗读到初二,你再让孩子看三年级上学期的数学课本,孩子感觉就是“会了”。
就以朗读为目的去做,孩子就会喜欢上朗读,读的越来越清晰,感觉好;你老娘玩命地跟着,要求“认真”“思考”“专心”……孩子连最基本的正式朗读都给你做不到。你那个神经回路一点点都没有还,你拿什么“思考”?
矫性!
赞。建构,素质的教育路径,本质上遵循的是人类神经系统的非线性特性的;学会,考试,测验,是“应试教育”下的线性思维中的内容。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范式(paradigm)。咱们要慢慢地把两者区分开。嗯……妈妈们说得很好。集中到主题上哈……妈妈们继续说。特别是结合自己的亲身经验来谈。
4-089四荣妈G 申爸今天这句“以后小学的孩子,不用视算只是盲算”,早些说,多好啊!荣在国外我们就是朗读加盲算。我们朗读完了孩子自己感觉小学数学就全会了。我也是这种感觉“朗读了就全会了。”后来盲算一开始很困难,但慢慢就越来越好,都走入了“盲算自动化”了。而且那个工作记忆能力很吓人。因为申爸当年弄数学,说十岁孩子不到不能口述心算。所以口述心算一直没概念,等这假期跟群实践,盲算一路走过来的荣一开始特别不习惯一步步口述解题步骤。她说脑子里就可以算出结果,如果要一步步说完整计算步骤,会忘记前面一些结果。大申那样的,申爸说一道几何题,大申在脑中做图,口述心算每一步解题步骤 真是最厉害的能力。荣在国外盲算后加回国视算五年级小数分数乘除混算,她也是只看一眼题,就开始在脑子里盲算说出结果的。k妈要知道朗读数学就是给孩子一个数学的整体感。还记得申爸许多年前说的星团。朗读完小学的数学荣就是拿到了小学数学的一张轮廓图。在这个轮廓图里,有些星团,星团里有些明暗不同的星。明亮的星会指导孩子读后就能视算一些题。暗的星会在一次次朗读视算盲算学校教学中越来越亮。朗读数学就是获得数学的轮廓地图。
好快啊……荣开学都四年级了。荣荣跟萱萱差不多,妈妈打一开始,就抓住了建构的精髓。经过短暂的最开始的困难期后,孩子走上快速成长的道路……荣妈有空儿,回顾一下自己和孩子花果山的经历呗……萱萱的经历,申爸比较知道,荣荣的,一点也不知道。
4-089四荣妈G 是的,朗读盲算我们很有体会。口述心算也有体会了。也理解申爸为什么说十岁不能口述心算了。正确思路应该就是一口气往后朗读数学,盲算建构数学基本神经回路,口述心算把数学思维清晰化口说出来。这样的一路成长起来的孩子,不仅仅是能在头脑中就完成各种数学解题步骤,还能把脑中的解题步骤一步步清晰说出。这样的人,都是数学学好的孩子的标配。我曾经喜欢的数学老师都是这样的人。
4-013四乐妈G @6-002六铭妈G 对啊!我之前也浪费了很多时间扎实扎实。
“扎实”这个事情:让孩子朗读课本,获得一个学科的整体轮廓、概貌。之后,课堂上,老师还是要教的。老师教的过程中,孩子就取得了“扎实”。同时呢,咱们的盲算也跟上,在神经回路建构的角度,也取得了“扎实”。孩子读了几遍课本,开学了,学校学的内容,孩子会感觉特别地“简单”。妈妈抓住盲算,养成良好的完成作业的习惯。我们配合上一些“应试技巧”,孩子的考试成绩,就不在话下了。这样呢,“扎实”才最终落地。并不是说,孩子读两遍课本,就“扎实”了:那哪里可能?可是,孩子如果不预先获得概貌,轮廓,盲人摸象地学习,想“扎实”,实在是非常非常困难。
嗯……妈妈们关心开学后,怎么做。具体怎么做呢,咱们开学后,一天天地去做,就好了。反正,这个学期,咱们就这样每天说具体做些什么。具体怎么做,是很复杂的一件事情,得具体地一天天去说。
5-018二五玥彤妈GG 我们语文是沪教版,但是语文教案没有沪教版的,是不是去读其他版本的教案?
没有教案的妈妈,自己动手给孩子做一个。不能读别的教材的教案,没多大用处。
2-159二艾米妈G 之前假期模式中朗读课本后,按章视算口算本的环节,现在就改成盲算口算本吗?比如二年级娃朗读到五年级的,现在口算本怎么利用呢?
现在马上就开学了,妈妈要配合教学进度,给孩子做盲算。
3-090三谦睿妈B通知要求是每天传的朗读教案:是读自己的还是没读过的都读一遍,还是考核有没有每天读教案啊。 现在是建群期间,志愿者妈妈不考核。明天志愿者们才开始考核。
今天妈妈们继续拍视频,传视频哈:要新开一节课,拍孩子第一次朗读的状态。
4-277四彤妈G 我娃用景山三下口算本做盲算已经坚持了半个月,但还是不熟练,半个月是同样的内容,因为刚开始非常卡,现在比先速度快了些,但仍然做不到脱口而出,题型就是两位数除一位数。
如果不卡了,妈妈就往前走;过五天,回滚。妈妈会发现,这五天没练,孩子也流畅了不少。盲算,妈妈要复习前两天申爸说的内容,把回滚的体系给孩子建立起来。
所有刚进花果山的妈妈注意:如果你有很多基础的知识不清楚,要加新人答疑群去学习:
那里有志愿者妈妈专门回答妈妈们提出的基础性的疑问。很多基础性问题,咱们就不在这里回答了:新手妈妈毕竟少数。
2-159二艾米妈G 不是刚进花果山,是刚进这个小学群。
最近两天进群的妈妈,今天截止了之后,志愿者们会把申爸以前说的内容,转发过来给大家参考。现在不能转:现在转了,今天后进来的,又看不到了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