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果山家长社区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搜索
查看: 8160|回复: 40

[2010] 学习申爸理论记录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5-10-19 09:27:39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sky1236 于 2018-3-7 10:16 编辑

考虑到,很多孩子识字早,现在,开始进入自主阅读...另外呢,明年这个时候,会有成批的孩子,进入自主阅读状态。
读什么,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。
就像宇昂那样,刚刚进入自主阅读状态的孩子,都有一个“读字”的阶段。不管你给什么,他都当字来读。
这个阶段呢,非常有价值。很多妈妈,在这个阶段,给童话,儿童文学什么的。
童话,儿童文学呢,孩子自己喜欢。爸爸妈妈看到孩子喜欢,就给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。
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5-10-19 10:22:39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后由 sky1236 于 2018-3-7 10:15 编辑

其实呢,这个难得的阶段,给孩子儿童文学作品,根子上来讲,是浪费机会了。

因为,本质上来讲,孩子对那些儿童文学作品,还是“读不懂”的,这个年龄。这就奇怪了:怎么会“读不懂”呢?申爸说读不懂,是从儿童文学作品要表现的主题,或者通俗的说法,其“教育意义”的角度而言的。至于文字和情节,孩子当然能够读懂。这个呢,以后再详细说。一方面,孩子读不懂;最重要的,是儿童文学作品,都是假想了一个虚构的环境。
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5-10-19 10:24:25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后由 sky1236 于 2018-3-7 10:16 编辑

孩子这个时候,正是其对世界的基本认知成型的关键期。你给他什么,他都认为什么是真的。

真实的。儿童文学作品读多了,孩子自然会把里面虚构的世界,小脑袋里当成真实的。


这很麻烦。在阅读初期,儿童文学作品,要不要给呢?可以少给一些。

并且,儿童文学作品,也有不同的类型,不同的母题。

有些类型的母题,可以适当多给一些。其他的呢,等到何时的时候再给,最好。

这个回头申爸专门认真说。

在孩子阅读初期,就在“读字”那个阶段,给自然世界图景的资料。

主要可以给两套资料:一个是可怕的科学,另一个是少年科学画报。
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5-10-22 10:54:41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后由 sky1236 于 2018-3-7 10:16 编辑

少年科学画报,比较少了,不好卖;但是,可怕的科学,足够地多。

孩子读完一部大部头的作品,比如哈利波特之火,就给可怕的科学。

如果有少年科学画报最好,让孩子自己读。

事实上,全部的可怕的科学和少年科学画报,是非常多的。摞起来,比孩子的身高都要高。

很多很多,足够孩子读的。

一般来讲,不需要妈妈再去找别的读物了。读完了这两套书,给李毓佩。

给李毓佩,申爸发现,很多妈妈只给小学低年级的李毓佩。这恰好不对,不能够把孩子的潜能发挥出来。
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5-11-3 21:47:39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后由 sky1236 于 2018-3-7 10:17 编辑

要把所能找到的李毓佩,一股脑全都给到孩子那里、不管是小学高年级还是初中的,都给

孩子就是当故事读而已。

申爸要说一点的是:说知识深,知识浅,是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说的;我们都知道,孩子的主要使命是建构对整个世界的认识。从这个角度出发,只要是有关这个世界的的正确的描述,对孩子来讲,是无所谓深浅的。

孩子不应该认为相对论比欧几里得几何深...尽管相对论在欧几里得几何两千年多年后才发展出来;相对论要到大学才学,而后者小学就开讲了...事实上也正是这样的

孩子不加区分地读任何一本李毓佩....当然,是在“读字”这个阶段...他不管里面讲的内容,是小学低年级的,还是要到大学才讲的。
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5-12-4 08:40:00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后由 sky1236 于 2018-3-7 10:17 编辑

孩子从孩子的方式,读书,建构整个世界的图景。在孩子的方式中,不管“深浅”,拿过来,都一样读。“深浅”是正规的学校教育体系里面的东西,是人为的,不是自然的。

还有呢,要给孩子的,就是一套小学语文课本。这个课本呢,于孩子,它就是一套故事。

但是,对于孩子来讲,有么有“深浅”的概念呢?有还是有的。不过,孩子的深浅,和正规教育的深浅,不一样。

孩子是从词汇、句式的复杂程度这个角度,来区分哪些“深”,哪些“浅”的。他是从语言的角度,来区分深浅的。

孩子阅读,只有三个方面的因素,影响他读什么。语言、读物的形式和主题。这些个东西呢,咱们慢慢说。

引导孩子阅读,在技巧上的精髓,就是交替运用这三个因素,引导孩子的阅读不断深入。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5-12-31 16:21:40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后由 sky1236 于 2018-3-7 10:18 编辑

自主阅读的特点及给书的顺序
4.26 自主阅读特点
读书节那天,申爸在说,孩子出了词汇敏感期了之后,在阅读方面的特点
就着说这个话茬,要不,迅雷爸老是惦记着。
人类摸索出来的东西,很有意思。
大家教育小孩子,义务教育,都是规定6岁入学。
为啥6岁呢?没人知道:五岁肯定不行,坐不住;可是,为什么不7岁?
尽管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六岁入学,可是,这个安排,确实产生了很奇妙的巧合: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6-1-19 10:34:52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后由 sky1236 于 2018-3-7 10:18 编辑

当孩子在学校里,语文课上学会的汉字,正好可以让孩子自主阅读的时候,孩子正好出了词汇敏感期。就是八岁,孩子进入了自主阅读期。
完了吧,还有更巧的巧合:八岁这个时候,孩子的好奇心,达到了一生中的顶峰。
我们从手段的角度来看。
聆听是一种获取信息的形式;阅读也是一种获取信息的形式。
这样看问题,是没问题的。
也就是说,聆听和阅读,都是我们从外界获取信息的手段。
聆听这个手段呢,是天生的。只要孩子生理正常,在正常的环境中成长,到了时候,他就会聆听;
可是,阅读这个手段不是。
阅读是靠我们所说的传统意义下的“教育”,获得的。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6-2-17 14:41:00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后由 sky1236 于 2018-3-7 10:19 编辑

没有教育,就没有阅读。
没有教育,人是文盲么,不能阅读。
在一般的情形下,孩子成长到八岁,在这一年中,他的阅读,有什么特点呢?
申爸所说的阅读,是指阅读的书籍的主题,还有书籍的形式....这个形式,申爸一般是指“艺术风格”或者“艺术品位”....
这个,就是申爸一直想搞清楚的事情。

我们把视野展开,来看这个事情。
就如同聆听阶段一样,孩子听词汇。表现呢,是“给什么听什么”
那么,总体来看,在进入阅读阶段,孩子“自然地”会喜欢读什么样的书呢?
前边那个阶段,是听“词汇”,到了后边这个阶段,孩子喜欢的资料的内容,升级了,从“词汇”变作听“能够同亮的星团”
楠楠妈说,自己的经验,是到了时候,非常喜欢民间故事。
可申爸不鸟儿民间故事,所以,心里想着,也没坚持。
楠楠妈第一本记忆深刻的书,就是一本民间故事。
这个民间故事,和别的书,有什么不同呢?
民间故事,和别的文人写的书,最大的不同,就在于:前者是在实践中筛选出来的东西。优胜劣汰,自然选择之后,剩下的精华。经过了无数的世代,千千万万人的选择,最后剩下的东西。“吹尽狂沙始到金”;后者在实践中的筛选程度,要远远比不上前者。
后者是“新创作出来”的东西么。
这些民间故事,到底怎么个吸引孩子呢?
八岁了。这个时候,孩子可以自主阅读了。如果你把所有的书,都摆在孩子面前,让孩子自己去挑,他选择的肯定是民间故事。就像上个月,申爸做的那样:申爸把整套的外国儿童文学丛书和世界民间故事丛书,全都摆在一开儿,让大申随便去挑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6-3-25 11:08:11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后由 sky1236 于 2018-3-7 10:19 编辑

申爸让大申自己挑。
申爸就是想看看,大申挑的顺序是什么。
最后,大申自己挑的结果,是怎样的呢?
这是结果:
file:///C:/DOCUME~1/ADMINI~1/LOCALS~1/Temp/msohtml1/01/clip_image001.gif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6-3-25 11:24:24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后由 sky1236 于 2018-3-7 10:19 编辑

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结果。
申爸慢慢地仔细分析这个结果。
先看一下。
那个白色区域中的书,都是世界民间故事丛书
到今天为止,大申一共把这两套丛书,读完了16本。
其中,正好一半是民间故事丛书
大申连连点头:“嗯,好看好看。”
这套书呢,是申爸春节前 大申连连点头:“嗯,好看好看。” ,一本一本买来的。
刚开始呢,只有几本。申爸买来,就插在书架的这个位置。
慢慢地,越来越多,申爸就把原先的书,挪到别的地方去。
到最后,两套丛书侵占了两个格子的位置。
大申冷冷地看着申爸忙忙碌碌地买书,拆包装,折腾书架上的书
一点想要读那些书的意思都没有。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6-4-6 11:22:26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后由 sky1236 于 2018-3-7 10:20 编辑

完了,还说呢:“你又买了这么多书,你能看完吗?”
申爸心里寻思:老爸当然看不完,但你能看完。
等到都买得差不多了,申爸开始引导大申看这些书。
从外国儿童文学丛书开始的。
随手抽出一本,就是那本《真假王子》,跟大申说,这是定向阅读。
大申懒洋洋地坐在沙发上,打开阅读灯,开始读。
读着读着,小身子开始挺直了,变得聚精会神,兴致勃勃地哗啦哗啦地翻书页。
申爸凑过去:“怎么样?好看吧,这本书。”
大申连连点头:“嗯,好看好看。”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6-4-12 11:30:12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后由 sky1236 于 2018-3-7 10:20 编辑

4.27 给书顺序
话说,申爸给了大申一本《真假王子》,外国儿童文学丛书里边的。大申看得兴致勃勃。
趁着热乎劲儿,申爸把书架里两格的书,都抱到茶几上,给大申看。
大申一边热切地扫视那些书,一边赞叹:“你什么时候买了这么多好书啊!”
申爸问:“真的都好吗?”大申连连点头:“好!都好。”
“那你看完这本,”申爸指了一下沙发上扣着的《真假王子》,你打算看哪本?”
大申回手抓起《真假王子》,坐回去,接一边着看,一边说:“你把书都放回去吧,等我看完了这本,再去挑。停了一下,又叮嘱道:“就放在前边一排,别塞到后边去。塞到后边去,我看不到。”
不过,这个书太好看了,要是放到书架后边一排去,不容易看到,影响挑书。
大申倒是不贪婪。你不管有多少,我就是一本一本看。
这个书,当然好看。申爸老早就知道。这些童话呢,儿童小说呢,吸引孩子。孩子喜欢读,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6-5-31 11:00:37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后由 sky1236 于 2018-3-7 10:20 编辑

在申爸的规划当中....一直都是这样规划,执行的....这些童话和儿童小说,是要在大申解决了英语阅读之后,给英文版的。可是...这个这个,大申的英语阅读,一直“没解决”,也就没一直给。
童话对孩子有天然的吸引力,孩子喜欢看。孩子喜欢的东西,是必须得给的。
你不知道这些书会对孩子产生什么影响。别的孩子都看,那大申也得看。可是,申爸不想简单地给大申看这些童话。申爸想把这些童话的吸引力利用到极限:利用童话的吸引力,让大申把英语阅读给解决了。
这个英语阅读,后来,申爸没空儿抓了。自然,用来“练英语的童话”,也就一直没给
现在看来,这是另外一个歪打正着:这些童话,不应该是在孩子小的时候,给孩子读的东西。
那么,你要问申爸,这些书,给孩子自己去阅读,最佳年龄是多大?在四年级上学期给。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6-7-13 15:20:52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后由 sky1236 于 2018-3-7 10:21 编辑

梳理一下:在孩子进入自主阅读之后,给哈利那样的大部头,打通“读字”这个关节。
哈利完了之后,给少年科学画报....当然,孩子在读哈利和少年科学画报的时候,还是在反复读李毓佩和可怕的科学的。
三年级上学期,主要是读哈利,打通“读字”关。三年级剩下的时间,都用来读少年科学画报、李毓佩和可怕的科学,语文课本...语文课本可以一直读到初中的...
说起来,好像很少,只有四个么...可是,这是四套书!全部摞起来,有好几个孩子身高那么高呢!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6-7-13 15:58:49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后由 sky1236 于 2018-3-7 10:21 编辑

另外,在整个三年级,孩子还要继续读以前他读过的书,神奇校车啊、丁丁历险记啊,儿童大百科啊,恐龙啊,人体啊....这些,以前孩子都是在读图,现在,能读字了,孩子会快速把这些书都再看一遍等到了四年级,神奇校车啊、丁丁历险记啊,儿童大百科啊,恐龙啊,人体啊这些读物,就“过时”了。孩子再也不看了。孩子的读物,要升级了。过时了的书,就是蒙妈正在分发的那些书....申爸曾经有照片的,但是现在一时找不着。有照片的妈妈,贴个照片过来。升级去哪里呢 升级去的一类读物,就是这些外国儿童文学丛书。
也就是说,这些外国文通文学丛书,是四年级上学期,开始引入的。
....还有那套世界民间故事丛书,什么时候是最佳引入期呢?四年级下学期
当然,这是申爸回过头来看,给出的时间表。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6-7-13 16:06:49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后由 sky1236 于 2016-8-22 14:35 编辑

C:\Documents and Settings\Administrator\桌面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6-7-14 15:44:26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后由 sky1236 于 2018-3-7 10:22 编辑

大申是五年级下学期才引入这些书的....大申注定什么都要稍晚于最佳引入时间。因为申爸没有指南,只能通过大申的表现,分析出“该干什么”了;而大申要是都表现出来了,就等于说,已经晚过最佳引入期了...这是申爸没办法的事情。
以前,申爸说起那些大奖小说,很不屑。妈妈们老是不服气。
不服气的原因呢?申爸仔细读读这套外国文通文学丛书,才知道:原来,这些书是妈妈的菜。妈妈喜欢这个口味。
这个事情哈:妈妈喜欢,不等于立刻适合孩子。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6-7-27 10:33:35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后由 sky1236 于 2018-3-7 10:22 编辑

孩子什么时候接触这些书,要靠孩子内在的发展的进程来决定。
不是靠妈妈喜不喜欢来决定。
这些书给早了,有绝对的弊病。
什么弊病呢?
我们说,人类后代的受教育期,之所以那么长,主要是因为孩子要在头脑里,建构起反映整个世界的心理空间。
这个事情,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需要很长的时间。
我们可以肯定地说,孩子在早期,是以一个“自然人”的身份,感知这个世界,进而建构起有关自然界的(这是个客观的世界)图景的。
这个图景,是有关自然的、物质的图景。
这个图景建构好了,孩子有一天就会自己总结说这样的话:“红领巾不是烈士的鲜血染的,是染料染的。”
这是他自己得出的结论。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6-8-2 14:53:21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后由 sky1236 于 2018-3-7 10:22 编辑

万物有道。自然世界有自然世界(物质世界)运行之道。
这个“道”呢,人之初,你不能去直接教孩子。你教不会。可是,孩子只要在头脑中建立起自然界的图景,这个“道”,它自己就涌现出来,孩子自己会感知到。孩子感知到的自然之道,对孩子的一生,是些起锚定作用的思想
也就是说,将来,孩子在把自己的视野扩展到社会和自我的时候,在那个子范畴中涌现出来的规律,是些“小道”。“小道”要通过理性和逻辑的推演,来和“自然之道”比对。比对了,一致的,才接受;不一致的,就扬弃。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6-8-22 14:38:34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后由 sky1236 于 2018-3-7 10:23 编辑

人得有一个“根基”,在这个根基之上,在发枝散叶。
这个根基起的作用,就是锚定作用。
目前来讲,能够做这个根基的,只有科学精神指导下形成的有关自然界的根本规律,才有资格做这个根基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7-1-23 10:37:52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后由 sky1236 于 2018-3-7 10:23 编辑

说到这儿,申爸想起个事儿。有对华德福深入了解的妈妈,可以去体会一下:
华德福,一定是“反科学的”。当然,科学作为一种思潮,已经占据了人类思想的主流。他们呢,也一定说自己的东西,是科学的。
但是,深入体察的妈妈,会感觉到,他们肯定是“打着左灯向右转”,口上说的和实际做的,不是一回事。
甚至,华德福是“反科学”的这个论点,应该也有妈妈提出来了。
有对华德福了解的妈妈说说,是不是这样的。申爸觉得,他们肯定是这么做的。
除了这样做,他们没有别的办法。为什么呢?
我们可以理解:在社会领域,在自我领域,在建构的时候,人的头脑会涌现出不同的“规律”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7-1-23 10:39:25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后由 sky1236 于 2018-3-7 10:24 编辑

这些规律是种感觉....不同领域里涌现出来的“感觉”,是不一致的。很多时候,是相互打架的。
那就遇到一个问题:以哪种“感觉”为主,去“统一”别的领域里产生的规律感?
华德福的目标是培养幸福的孩子....这就决定了,他只能以“自我”领域里面涌现出来规律,去“统一”自然领域和社会领域的“规律感”....
嗯,恐怕不止有人会评价华德福是“反科学的”,还可能有人评价它是“反社会的”...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7-1-23 11:29:35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后由 sky1236 于 2018-3-7 10:24 编辑

...就这么个意思哈...申爸要说的重点是:人生要有锚定之道。
这呢,就解释了,为什么申爸主张,外国儿童文学丛书,要在四年级的时候给。
因为在四年级的时候,一个孩子的自然观的基础,已经打牢靠了。
他在读这些童话的时候,他自己就知道:这里边说的小飞人,是假的。
假的为什么还要读呢?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7-1-23 14:49:41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后由 sky1236 于 2018-3-7 10:25 编辑

因为“有趣儿”
因为“有趣儿”而读。读完了,童话里面的教育意义,就体现出来了。
到今天,申爸才第一次提到“教育意义”这个词。
“教育意义”很重要。但是,是针对那些可以吸收“教育意义”的孩子,才能提这个“意义”。
孩子什么时候,可以吸收“教育意义”了呢?就是去年暑假,大申有了“自省”能力之后。所以呢,在四年级的暑假(十岁),孩子有了自省能力。在此之前一年,给外国儿童文学丛书里面的童话。
提前一年,给孩子做准备。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花果山家长社区

GMT+8, 2024-11-26 12:18 , Processed in 0.071108 second(s), 15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