嗯......妈妈们呢,开始行动,跟老师们联系。这是好兆头。不过呢,妈妈们联系的目的是什么?
知道各种问题?知道了怎么办呢?了解了孩子课堂上不专注,叫起来回答问题,连老师的问题都不知道。妈妈知道了这个,你怎么解决问题呢?你解决不了。那等于白沟通。孩子到了现在这个阶段,学习上发生的任何问题,都不是有简单的方案,可以“对症治疗”的。
妈妈现在只能“正本清源”,一科一科地解决一个最根本的问题:孩子喜欢学的问题。这个问题解决了,所有的问题就都消失了。这个问题不解决,这里冒烟浇盆水,那里冒烟浇盆水,头痛医头脚痛医脚,忙到最后,无所获。灭火,要找到火焰的根部。照准了,一盆水下去,火就彻底灭掉了。妈妈最容易情绪化。以前,五六年,学校的事情妈妈也不管;这一管,每科老师一顿微信下来,了解了一堆问题。又不淡定了。
解决问题的方式只有一种,叫做focus。聚焦。妈妈把所有的资源,全都聚集到一科上面,每天跟这科老师沟通,让孩子在家里额外的付出,在学校获得公开的认可。孩子很快,就进入“正反馈”的周期了。
我们呢,看经验丰富的一线老师是怎么说的吧。申爸从大申家长会的老师发言中截取一个片段:“家长在孩子长期学习过程当中,还可以做什么?在一个阶段,找一个目标,一个重点的科目,在这段时间里,以此为突破口,来修正孩子的学习习惯。”这个啊......我们生活,工作,要做大量的事情。
申爸呢,有时候非常的困惑。困惑于什么呢?申爸困惑于:为什么人们都不琢磨,我怎么把事情办成?孩子不琢磨,怎么把习学好;妈妈不琢磨,怎么把孩子的学习搞好;面对工作任务,不琢磨,怎么把工作干的干净利落,漂漂亮亮。
申爸的意思是说,在方法论上,进行有目的的思考:我要把一件事情办成,总体上应该怎么做?什么才是办好任何一件事情的“公因子”?人们的生活似乎处于一种“刺激”“反应”的状态:反正,斗志高昂,积极进取,遇着什么事儿,办什么事儿...
这就是最好的状态。这是最好的状态吗?当然不是。有些事情,你必须办;有些事情,你必须坚决不办;有些事情,不能等到“事到临头”你才办。安安稳稳风平浪静的时候,你就要“主动挑事儿”,把该办的事情挑起来,办成。这样呢,你最后,才能获得良好的结果,收获丰硕的果实。
从方法论上来讲,最重要的事情,就是focus。你必须集中精力,单点突破。散漫而无所侧重,随机地应对各种出现的事项,最后只能把事情做糟糕。少则得,多则惑。学会把事情办成,这是一个人需要学习的最重要的一项技能了。可是,我们纵观孩子从出生到成人的所有“课程”,数学、语文、英语、地理、历史、生物、化学、物理、美术、体育、音乐......学习十几年,竟然没有一门课,教这项最重要的技能!
这可能也是成年人世界里,鲜有人从总体上琢磨这个事情的原因吧......最重要的东西,总是没人教。对于大孩子们来讲呢,我们并不只是“为了让孩子的成绩提升”,我们更加关注的,是在这个提升过程中,教会孩子“怎么把学习成绩搞好”这件事情办成。其实很简单......办成任何事情都不难:你只要遵循“办成一件事的规则”就行了。
规则只有一个,就是focus。聚焦。这个原则,是任何一件事情成功的总原则。概莫能外。你听老师的经验之谈:她也在强调,“一段时间”“一个目标”“一个重点学科”。你得聚焦。那么,具体来讲,你选哪个学科作为重点学科呢?当然是班主任教的学科。因为跟班主任打交道,更容易;班主任,也更加地忠于这个班级的孩子么。
你聚焦了之后,妈妈就可以放松。沟通就是沟通。不是每一科的学习资料都整理出清单了么?从这些学习资料入手,从当下学习的内容入手,抓孩子的这一科的学习。妈妈怎么抓的,做了什么,回馈中就写什么。老师知道多了,总会在班级当众提及孩子做的事情。这就是社会性的激发!
2018年5月5日6:09
大申爸:继续跟老师反馈昨天的情况。
昨天继续focus在语文。情况不错:第六自然段背熟练了,自己在学校,把第七自然段也背了,尽管还不太熟练。政治课堂上背的。
昨天没讨论具体内容,大申花了50分钟时间,把课文慢背了两遍。跟前天不同,昨天他用一种类似唱歌儿的方式,慢悠悠地背课文。第二遍,我让他背的时候,要想着诸葛亮的思路。按照作者思维的脉络,来“捋着背”,不要光想着字句。
还不大习惯。背着背着就只是想字句去了。这个能力,得慢慢来培养,急也急不得。
昨天的唱背方式,是这样的:
挺好的。除了慢,没别的毛病。我疑惑,这种方式是不是老师上课的时候示范给他们的。
老师:唱背,没有示范。昨天疏通了文意。
大申爸:文意已经疏通了,今天我赶紧摘果子,让大申理清楚诸葛亮写这篇文章时的思路。疏通文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