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果山家长社区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搜索
查看: 1241|回复: 0

[申爸指导] 【大孩与小宝背诵机制不同】---2021.07.05

 关闭 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21-7-6 20:20:06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每日一课 于 2021-7-9 16:37 编辑

语文小作坊:大孩与小宝背诵机制不同

2021-07-05
今天早上,申爸要接着做课件。白天,跟妈妈们一起的时候,再说些事情哈。

A-闽博妈0410男十一
20210705反馈
早上重新背诵《项脊轩志》第一段,发现前几天背的有点忘了不熟练,今天从标题和作者开始背,结合字形一个字一个字的捋,练习慢速,放慢语速,捋到第二遍时感觉用脑过度,好困,怪不得大申会练完晚上倒头睡,确实费脑。

繁体字看了五分钟,把与简体字不同的字看了一遍,估计要好几遍才会记住,打算明天再继续。
妈妈们细心体会自己处理古文的过程,思考关键的点在哪里……

目的呢?是把方法,拿到自己的孩子那里去。让正当年龄的孩子,大脑高效率地运转:把自己弄得很累,晚上倒头便睡——这就是妈妈做得到位的标志。

B-豫豆苗妈0712男八1508男大
7月5日反馈  
豆自己在电脑上看过习大大的演讲,所以昨天实际上一起弄古文的时间也就5分钟,并且主要用来忽悠豆完成花果山作业了。今天连忽悠也省了,一起弄古文的时间也就1-2分钟,用来试话筒效果了。找好话筒录了一遍《答谢中书书》,豆自己说这个速度就是平时背书的速度,有些比较熟练的地方就控制不住地往外蹦词,明天还要再慢一点儿。
小孩子呢,他们的小脑筋,背诵古文的时候,采取的是简单粗暴的“硬连线”方式去完成。这个意思是这样的:假设说,背诵一篇古文,需要的内存是一大片的话,那小孩子,背100篇,就要使用一百大片的内存,去存储;而大孩子,到了初二以后,他的大脑,不这么干了。这么干的好处是不需要对文章进行处理,直接存,简单快速,但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;初二开始,孩子的头脑开始进行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换,那就是,它开始以“程序”的方式,来存储。

假设说,还是那100篇古文,需要初二的孩子去背诵。孩子呢?他不能像从前那样,不管三七二十一,上来就直接往脑子里灌。他要先对这100篇文章,进行处理,概括,概括出梗概。硬记,它只记梗概。存梗概比起存全文,那存储容量,用得可要少得多得多了。梗概记住了之后,怎么才能记住全篇呢?它在需要用的时候,现把梗概还原成有血肉的原文文本。也就是说,现组装。大脑凭什么去组装呢?他是凭借以前硬背住的那些死句子,以类似的原则,来还原的。假设说,你的大脑以前没有存储过某种类型的句子,那么,你在还原这样的句子的时候,就会遇到困难。好比说,《项脊轩志》里边的“旧时栏楯,亦遂增胜”,你头脑中以前从没遇到过这样的句子,加上句子里边还有一个生字“楯”,你的大脑还原到这里的时候,就卡壳了。

这个新背诵过程,大致相当于那种方便汤的原理:先把汤做好,然后冻干装袋。你想喝的时候,冲开水,汤就还原回来了。这个样子的话呢,“程序”就增加进来了。程序增加进来之后,我们的大脑,就不需要把每一件事的原件,都详详细细地存储起来。它只要存特征就好了,然后呢,当需要还原的时候,就着这些“特征”,加上存储的基础性信息,把事情还原回来。一般来讲,我们抽象出来,存起来用于将来冲开水去还原的“浓缩汤”,我们叫做对于对象的概括。

概括需要用最经济的资源,把对象的本质抽取出来,用于记忆或者进行处理。我们稍加想象,就可以猜到,一个孩子,从小时候直灌式的硬连线的海量存储,到矢量式地抽取特征,对特征进行处理已达到目的,它肯定要有一个转换期。这个转换期,就从初中二年级开始,一直持续到高中毕业……高中毕了业,还转不转了,目前,我们不知道哈。

注意哈:上面所有这些,都是申爸臆造的。我们管这个,叫“假说”。假说呢,不在于它“对不对”,而在于说,你给一个可视化的可触碰化的假说,就可以借助假说所建构起来的模型,看出进一步的问题或者产生提示。我们知道下一步,可以怎么去试。比如说,大孩子们背古文,对吧?既然我们假设,大脑要提取文章的特征,用于“程序”,那么,我们马上就能想到,要给孩子看白话译文!毕竟,看白话比看古文,理解得更容易,更便于孩子理出线索,加快背诵的效率,提高背诵的效率。这个呢,是这个假说给我们的提示。我们按着这个提示去试验一下,我们自己就知道说:哦,work!所以呢,申爸才把《项脊轩志》的译文给妈妈们参考。小孩子,他背古文,直灌,硬连线。对小孩子,你就没必要给译文,直接背原文就是了。译文只能干扰小孩子的背诵。

现在呢,这样的一个假说在这里,大孩子的妈妈,在假说中受到什么启示,可以拿到孩子那里去试试……自己也要亲自试试……看行不行。

B-粤米米妈0804女八
要做到很累,是不是要增加陈述的时间?如果只是短短1、2篇古文,感觉没有这种效果。
你们呢,妈妈们,有了猜测,就自己设计场景,耐心地到孩子那里去试。试出结果来,别忘了回馈,跟别的妈妈交流。

那么,咱们怎么样确保初二开始的孩子,他就能启动“程序化”的进程呢?我们就借助这个古文。稍等两天哈,还有一些大孩子,没有期末考试完。等等他们到周三。周三,咱们对于AB班的孩子,正式开始。现在呢,有时间的孩子,就试着降低自己背古文的速度,一字一句地把句子说清晰,说的时候,要匀速地慢慢说。

B-粤茜茜妈0608女高一
20210705补昨晚反馈
晚上十点九分开始三十分结束,真如申爸说的只让待一点时间。茜找到《琵琶行》读了两遍,录了三分之一,说后面忘了,人要实诚对吧?没背下来不能录。慢下来了但感觉还是没找到,让我晚上十点后别找她,因为那时才给网,好吧!只要开始就行,弄完太累我就睡了。
“感觉”需要很久很久,孩子才找得到。现在呢,就是让孩子在习惯上,先慢下来,陈述的时候,缓慢准确。除非孩子头脑中已经程序化地进行处理了,否则,孩子从幼年童年时的直灌转灵活,是非常困难的。这需要好几年的时间去转变。当然了,转变过程中,其阶段性的成果,也足以让孩子的学校学习成绩变得优秀了。

B-粤涵妈0807女八
有个疑问,既然是要体会新的存储模式,为什么不用新的古文,而要他们已经背熟的?
其实,我们的重点,根本不在“背”。用背过的文章,就可以省去“背”的工序,直接上手要紧的事情。大孩子,如果不会“背”,背起来非常痛苦。其实,痛苦程度,跟你们麻麻,也差不太多。初二以下的小宝宝,背是很容易的事情:甚至根本不需要刻意去背,多听几遍,张嘴就会背了。这是天赋红利。孩子大了。上帝给孩子打开一扇窗,但同时,要关上一扇门,以保持平衡。高中孩子背高考考试需要的几十篇古文,每个都痛苦得死去活来。主要原因在于说,如果孩子的大脑没有方便汤化,他就只能采取童年时的策略,直灌。灌得死去活来,痛不欲生:这篇刚灌会,上一篇又忘了。从头到尾一遍一遍地默,永远在路上。他们早已经丧失了童年时的天赋了。还那么灌,是不行的。

C-065冀宇妈1010男五
2021.7.5
总忘记背文章题目和作者,昨天看到群里有人提这个事儿,马上把这个事记在脑中,今天记得背了。昨晚睡觉到迷迷糊糊状态时头脑中忽然跑出几句文中的句子“三五之夜,明月半墙,桂影斑驳,风移影动,珊珊可爱。”(这几句现在是默写出来的),出现这几句话,就是怎么想都想不起来桂影后面俩字是啥,想呀想,想着想着竟然睡着了。今天一早特意一看是斑驳俩字,这就记住了。

闭眼背诵第一段,题目作者都有背,这次背的那叫一个慢,一边背一边头脑中出现字形,竟然都背出来了,只有“日影反照”这句漏掉了。顿时心生欢喜,那种头脑中一个字一个字慢慢出的状态很美妙。

紧接着趁热打铁,花15分钟时间闭眼背诵第二段,一边背,头脑中一边出字。背完发现有几处不大熟,“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”“先是”二字漏,“室西连于中闺”“连”字错用为“通”,“妪每谓余(予)曰:某所”这几字记得不够准确。“余泣,妪亦泣”中的“余”错用为“吾”,“久不见若影”一句知道有这句就是记不起来这几个字,同样情况还有这句“儿之成,则可待乎!”。好开心啊,很有成就感。

另外补充一句今早上起床后做事和吃饭的时间也一直在听朗读。
那种头脑中一个字一个字慢慢出的状态很美妙。

你们大孩儿妈呢,短期的目标,就一个:设法让孩子也能在头脑里让“字”一个接一个慢慢地出现……其实呢,这种状态表示的意思是:大脑完全掌控了自己的运作。这种状态,人的自我体验,非常美妙。瑜伽、参禅,其实就是追寻大脑自己掌控自己的体验。这些活动,太复杂了。我们借助古文,就可以让孩子产生完全一样的体验。孩子一旦获得了这种体验,外在的表现,就非常惊人了:孩子对学习性活动,产生了强烈的兴趣。

对于小娃娃,我们已经很有把握,给小宝宝定制兴趣;现在,咱们针对大孩子,针对学校的学习性行为,给孩子们定制兴趣。这肯定不难……只不过,目前我们还不知道诀窍在哪里。大家慢慢摸索,到大孩子那里去不停地试验……很快,咱们就能找到门路了。

B-粤米米妈0804女八
如何在头脑里让“字”一个接一个慢慢出现?可不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在头脑里出一个字复述一个字?
米米妈要去问宇妈啊……宇妈已经能让“头脑中一个字一个字慢慢出”。问她具体是怎么弄的。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花果山家长社区

GMT+8, 2024-11-23 01:50 , Processed in 0.065683 second(s), 15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