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果山家长社区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搜索
查看: 1922|回复: 18

[妈妈反馈] C-167苏嘟爸1304女三-实操反馈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21-6-28 22:44:55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levinyen 于 2021-7-6 16:19 编辑

20210628反馈
归有光的《项脊轩志》第一段
从未有体验过这样的阅读,视读每一个字,而且以字体这么大的情况。这种状况下,阅读的感受和重点跟我以往的跳字、整行阅读的习惯完全不同。我必须去一字一字的去读,每一个字的细节,都一览无遗的映入到瞳孔之中。在这过程中,我很自然的运用上了和嘟嘟在日常使用的拆字方法来读字,不去看笔画笔顺,而是很顺畅的就把一个字拆分成了几个独立部分。另外还放大字体后,还有一个好处,能看到平常遗漏掉的细节。举个例子,日常阅读中“葺”在我眼里(脑中)主要是出现“艹”和“耳”,夹在这两部分中间的“口”,是基本被我忽略的。而在此篇中,“葺”字被放大了,我能很清晰的抓住中间的“口”部,这种感觉真的很美妙。
另外,可能在学书法的原因,有些字我也会不自觉地去读它们的左右平衡、重心、主笔。回头一想,这不是很正常么?因为这些字都已经放大到同字帖的字一样大了(笑)。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21-6-30 13:57:44 | 显示全部楼层
0630反馈
《项脊轩志》第一段
今天抽空尝试背了了一下第一段,先默读一遍,大概有了每一小节的画面感。然后根据脑海中的画面感默背一遍,发现背诵中好多用词想不起来,或自己替代的词用之不当,也有之前朗读时断句不对或不细致导致背不出来的。于是再继续默读磕绊处字词,前后往复十来遍,终于能默写下来,总共花费大半个小时。
回想年少时,背书时用的完全不是这个办法。那时就是大声朗读,反复几次后基本会背,再重点复读一下有点磕绊处,通篇搞定。
但今天的这个脑海放电影+个别精妙(不懂)字词结合法,画面感更强,那种的视觉愉悦感更强。
对比两种背诵法,少时就是音频输入法,如今就是多媒体输入法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21-7-5 10:45:48 | 显示全部楼层
0705反馈
《项脊轩志》第二段 及 两段繁体字卡
       落后队伍好多天,今天终于坐到电脑前开始背诵第二段。刚开始默读,心烦意燥,语不通顺,且不识个别字的读音。通读2-3遍后,把第二段拆分成三小结来背诵。节一为轩的来由,节二写妪,节三写大母。拆分过后,心态稍平缓,一节节的细背,20分钟左右,第二段能背下来十之八九。
       接着读繁体字卡,因为平常练字的缘故,对繁体字比较亲切。但还是有个别字不是太熟,如“餘”,以往一般也还是写成“余”,还有“舊”、“爨”、“廳”、“籬”、“顧”等字不太熟,所以需多看几眼,以拆字法印刻,才能映在脑海中。印刻之后,需闭目费力回想,才能调取这些字到脑海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21-7-5 11:31:08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后由 levinyen 于 2021-7-6 15:59 编辑

20210706反馈
《项脊轩志》
       今天出差路上,在出租车上闭目养神,脑海中出现了项脊轩的文字,是一个个跳出来来的那种,字的每个笔画清晰可见。有些稍复杂且不熟的繁体字,初出脑海时,细节有些模糊,需稍用脑力(此处略有些痛苦),才能完整出现,但出现过后如需再度调出,则轻松许多。也体会到,脑海中写字,跟手中写字是不一样的,脑中写字更消耗脑力,但写过之后,印刻的很深,不易遗忘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21-7-7 15:17:07 | 显示全部楼层
20210707反馈
《项脊轩志》
      今日在办公室,按申爸要求,先是仔细阅读了一遍译注,这一遍很轻松。因为我当初背诵之时,是基本不看译注的,而是读熟之后,就能基本得到大意。全文有一处不解,先妣为何要隔着门和老妪讲话呢??
      然后闭目过一遍文章的简体、一遍繁体、再一遍注释。首先,发现非闭目不可也,不然文字不能完全映入脑海中的屏幕,我估计是我脑力不够,只能闭目来屏蔽其他外部信息干扰。其次,过简体时,反而经常是繁体先入脑海,我估计原因有二,一为我平常练字多为繁体,而是当时为了印刻不熟悉或比较复杂的繁体字时,费了不少脑力来印刻,所以记忆颇深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21-7-9 16:29:43 | 显示全部楼层
20210709反馈
《项脊轩志》
     还是在办公室,上午想回捋一遍,结果静不下心,进入不了那个状态。
     中午半靠在椅子上,半闭目,眼前景象虚无,慢慢又进入那个状态。脑海里过每个字,字还是跳出来很慢,一个一个的蹦出来。发现不能同时背诵,又同时捋每一个字的繁体简体,太耗脑,只能分开进行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21-7-16 10:26:58 | 显示全部楼层
20210715反馈
C-167苏嘟爸1304女三
读申爸7.9早课,就“快”vs“慢”记录一下自己的理解。
在上山之前,我给嘟嘟报这个课那个课,报了课之后,就想着能看到效果。过一小阵子,效果不明显。于是考虑,是不是换一个课?换一个辅导机构?会不会效果会好一点? 好了,孩子刚适应了一个学习节奏,结果我又把她打乱了,到最后,时间花下去不少,孩子得到的确不多。而且东一榔头、西一锤子,啥都想要,啥都抓不到。
上了山之后我开始学会,心中先缓下来,手上实操每天坚持。先做着,不去想着最后能咋样咋样,眼光放长远到一年后、几年后、十年后甚至更远。于是,日子过的很快,期间也和嘟嘟越过不少沟沟坎坎,但回头一看,那都不是啥。再一对比半年前自己和孩子的状态,就觉得,咋就这样不知不觉进不了不少呢?(偷笑)
所以就如申爸讲的那一句“不问收获,只问耕耘”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21-7-17 23:49:33 | 显示全部楼层
20210716反馈
C-167苏嘟爸1304女三
就“快”vs“慢”,最近的一次实操尝试
期末考完后,停了两周的盲算重新开始。我没有考虑到娃的烧脑已经冷却了一阵、也没有考虑到娃的能力,好高骛远的直接就冷启动上了三位数的不连续和连续进退位加减法。在连续几天的盲算过程中,娃特别痛苦,哈欠连天,错误率非常高,抗拒心理加重。
痛定思痛,我在这一周做出调整,把难度回撤一些,退到二位数、三位数不连续加减,等把娃的大脑热启动之后,再慢慢增加难度到三位数连续加减。目前的难度我觉得是略微高于娃的平均水准,但难度是每页小幅度缓慢提高。结果几天下来,娃的盲算积极性很高,状态也很好,而且现在是主动来找我盲算,主动要求挑战难度。
分析起来,是我当初一心想求“快”,结果反而快不起来;现在我“慢”了下来,娃却快了起来。这也正符合儿童心理学上的“最近发展区域”的,不要过度拔高,但也不能一直呆在舒适区,而是让娃一直处于最近发展区域,这样才能有效且健康的进步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21-7-18 22:40:35 | 显示全部楼层
20210718反馈
C-167苏嘟爸1304女三
今日夜晚,坐在桌前,微闭眼,重新过一遍《项脊轩》。今天已不如一往,要静心许久才能把文字浮现脑海。稍一用力,字一个、一个的的印在脑海,而且经常是先出现繁体,估计是我对有些繁体字多印刻了几遍的缘故。本以为能完整背下来,但发现还是会卡在某一两个字上,习惯性的用自己的字来替代文中的文字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21-7-19 10:06:58 | 显示全部楼层
20210718反馈
C-167苏嘟爸1304女三
今天申爸讲到汉字的“笔画思维”和“部件思维”,我陪同娃一学期拆字实操下来,觉得申爸提出的汉字拆“部件”法,实在太好用了。
第一,这个有点像英文的单词和字根的组合,类似于phonics那样。我觉得我们研究儿童英文学习都的这么透了,而对汉字的儿童教育研究却还是停留在很多年以前的水准?(也可能是我孤陋寡闻)
第二,“部件思维”很像产品的流水线组装,高效高速。同一种类的部件在各个车间甚至各家专业工厂生产好,最终工厂(大脑)只需组装测试即可。用这个方法,我试着去记繁体字,实在是太快了,而且过几天后不容遗忘,因为大脑只需要记得它是如何拼装的即可,无需去记繁复的笔画细节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21-7-27 10:10:17 | 显示全部楼层
20210727反馈
C-167苏嘟爸1304女三
今天边开车,边心里就开始不自觉的捋起了《项脊轩》,4条线同时捋,是不是会有某一条线卡主,主要还是在背诵和字义上卡住比较多。明明之前背诵的已经比较熟练,但不知道为什么,今天捋起来,还是经常会遗漏。

月度总结:
这估计是我人生中最“折磨”的一篇古文。刚开始朗读,觉得文字优美,尤其是第一段,画面感满满。但轮到自己背诵,却老是不是这句想不起来,就是那一小句落下,从未感觉到背诵对我来讲,是这么痛苦的一件事。
第二步任务是记字形,我不自觉的就用上了拆字法,这一步倒是很顺利
第三步字义,目前做下来,问题也不太大。
第四步词性,还是会卡
整个任务做下来,最大的感觉就是“畏难”,很多时候,是做了一半就放弃了,还会给自己找理由。完全静心下来完整的捋的次数,估计也就3-4次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21-8-2 15:26:07 | 显示全部楼层
20210801反馈
C-167苏嘟爸1304女三
眉豆妈的小鞭子又呼呼的来了,我甚惶恐!
其实每日都有捋,但能从头到尾捋完通篇项脊轩志的日子,确是少之又少。这种情形下,就是第一段捋的越来越顺,下楼午饭时,电梯里、开车途中,都会不自觉的捋起来。但一般捋到第二段,就开始脑阔疼,半途而废。 而且,你看着第一段写的多优美,满足了我这个住宅改爱好造者的美好想象,第二段写的是人情,这种大家族的人情,无甚感受,所以情绪上投入也不足。
今天坐在桌前重头捋起,四线并进,前半段很顺畅。不过捋完后,打开字卡一看,才发现我每次都把“杂”的繁体捋为“雑”而非字卡中的“雜”,估计是我平时练字,多用前者。后半段,多有磕绊,主要还是在文章的背诵上,还是会有字词遗漏。但在字形和字义上,基本没什么问题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21-8-4 10:33:47 | 显示全部楼层
20210803反馈
C-167苏嘟爸1304女三
早上开车送完嘟妈,返程的路上又情不自禁的开始捋起了项脊轩志,不过这次强迫了自己一下,从第二段开始。果然是跟挤牙膏一样,好多原文内容从脑海挤不出了。这会回到电脑面前,准备降低难度,对着文字来捋。
不过捋完第二段后,重回第一段,那个感觉叫一个通畅、舒坦!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21-8-6 11:19:01 | 显示全部楼层
20210806反馈
C-167苏嘟爸1304女三
现在捋项脊轩已经成为了习惯。坐在电脑前,处理完了一些工作,就又不自觉的捋起了项脊轩。第一段还是愉悦的捋过,这次稍稍更改几条线的顺序,文+简体+字义+词性+繁体,把繁体放到了最后,速度有所减慢。因为习惯性的还是简体一结束后就繁体跳出到脑海。
第二段半对电脑,半自己,完整捋了一遍。可能是因为半看原文的缘故,捋下来很愉悦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21-8-11 09:42:41 | 显示全部楼层
20210806反馈
C-167苏嘟爸1304女三
《顾炎武传》
这几天工作比较晚,昨天下班前,看了一小段对顾炎武的人物造像和大概评论。第一感觉,就是觉得好多不懂哇~!大的历史我了解一些,但细致到顾炎武这一位人物,可谓知之甚少;里面涉及到的学术名词,也是基本没有接触过。所以可以说是硬着头皮来看的,跟我之前看历史传记时愉悦的感觉完全不同。
不过我很喜欢作者用两分法来评价人物,站在人物所处时代的立场、背景来评价顾炎武的所为。能客观的做到不偏不倚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21-8-19 11:35:31 | 显示全部楼层
20210819反馈
C-167苏嘟爸1304女三
《鞋》读后感:讲的是鞋,写的是将要出嫁的少女的心里,写的特别好,那种羞涩、期盼、认真等各种心里细节,通过直接的心里文字描述、通过间接的动作描述,点点滴滴、细细密密的流露出来,那么的真实、可爱。 另外,特别喜欢作者描写枣花的那一段,虽然我没有见过(可能见过但没在意)枣花,但通过这段文字,确实对枣花有一个新的认识。
突然发现自己是读后感跟此篇文章最后陈宁的点评文字相差太多,大汗!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21-8-20 14:38:05 | 显示全部楼层
20210820反馈
C-167苏嘟爸1304女三
《贝多芬传上》读后感:这篇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文章中直接有很多小字的注释,学术味浓厚,文学味稍淡。因为经常要中断主文的阅读来看注释,阅读变得很碎片化。另外,涉及到很多音乐、人物,我知之甚少,所以读起来很是费劲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21-8-24 09:46:31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后由 levinyen 于 2021-8-24 09:51 编辑

20210824反馈
C-167苏嘟爸1304女三
24《窗子以外》林徽因 读后感:文第一句颇吸引人,以为后文有什么surprise,但几段读下来,太“善感”,太细碎,东一榔头西一锤子的,耐着性子读下来,感觉胸口闷的慌,有那么一口气喘不上来了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21-8-24 10:04:17 | 显示全部楼层
20210824反馈
C-167苏嘟爸1304女三
23《有声电影》老舍 读后感:看了老舍这篇文,画面感极强、喜感极强,把这个七大姑八大姨在一起办个事儿的场面描写的绘声绘色。我一看,这许多场面,不就是我生活中也经常出现的么? 一家子要出门,娃妈说:“哎呀呀,手机忘拿了,我再脱个鞋去拿一下”,娃在那边已经摁开了电梯,催促着:“妈妈!快点呀,快点呀!”,好不容易娃妈出来了,我又突然想起,这厕所灯忘了关。。。。。。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花果山家长社区

GMT+8, 2024-11-23 11:35 , Processed in 0.066672 second(s), 15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