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果山家长社区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搜索
查看: 1061|回复: 0

[申爸指导] 【小学初中教育实践群:抓牢自己对自己负责的关键期2】---2021.05.22

 关闭 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21-5-24 22:21:03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每日一课 于 2021-5-27 21:53 编辑

小学初中教育实践群:抓牢自己对自己负责的关期2

2021-05-22
那啥,麻麻们,今天不讲课,接着看课件哈。

先看这一篇。等申爸找到第二篇,再发第二篇。

课件一:《赵树理同志二三事》 赵树理同志二三事.pdf (1.19 MB, 下载次数: 4)

沪-眉豆妈0706女八:看到赵树理的水獭皮大衣,就觉得这篇我以前肯定看过,看完了后面写着原载《今古传奇》,那就是板上钉钉的啦,这篇也是汪曾祺写的吧?
你们这些麻麻,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看作品本身,专瞧作品的周边,然后,根据周边再定对作品的态度。看课件哈,麻麻们。

沪-眉豆妈0706女八:我的想法跑得没边了,就是很难定下心去看《课件》本身……刚已经在想那个从西往东看,东头吃烙饼,西头喝稀饭……哎我要给眉豆看李有才板话,写得可好可好了。还有那个谁写的《运河人家》……
这才是正确的姿势:注意哈,孩子还没有被污染过,她们是只看课件本身的.....除了课件,她们没别的东西可看。“经验”这东西,并不总是好东西。孩子没“经验”,这是妈妈们可兹利用的最大优势。

课件二:《吴雨僧先生二三事》 吴雨僧先生二三事.pdf (304.07 KB, 下载次数: 3)

魁北克-JoJo妈1407男:
文中描写的场景物件衣着, 凭小时候的记忆, 马上能跟随文字在脑海中勾画出人物和场景。对于像JoJo 这种继承语环境下长大, 他会如何在脑海里勾画这样的画面呢?很好奇他的中文继承语学习能带给他怎样的体验。JoJo 经验完全是空白。
第二篇, 没有生活场景的经验了, 于第一篇不同, 凭借学习过的小学语文和红楼梦的阅读, (电视剧的反复看, 寒假每次重播必看, 元春省亲之前的兼职百看不厌, 后面因为败落, 就不愿卡了。) 也能理解文中的妙处, 比如饭店名字, 妙玉的段子, 都是莞尔。可见语言通过文化贯穿时间的神奇。

豫-顺顺妈1507男:
文字质朴,像闲聊家常一样,徐徐道来,不突兀,不造作。

京-闰闰妈1410男大1707女小:
第二篇,没有刻意描述吴先生是什么样的人,什么性格,只是朴实的讲述了吴先生的几个日常,却让人很有兴趣往下看。事件中其他人对吴先生的态度、评价及所受影响的这些描述让人印象深刻,再结合第一段外表的描述,吴先生这个人就栩栩如生了。
第一篇,很明显作者清楚赵先生的特点,并总结概括一一说明,再附上相应的事件描述。同时看这两篇,第一篇可以快速浏览,第二篇想去细品。

魁-北克JoJo妈1407男:
@京-闰闰妈1410男大1707女小 分析的真好呀, 这些我读的时候, 没体会的这么细。第二篇, 最后一句没有再见过, 加上你的分析, 更有一种意犹未尽之感。

京-闰闰妈1410男大1707女小:
每人的切入点和感受都不一样,最后的意犹未尽,跳出文章,有点让人想再去找找写吴先生的文章

冀-心爸1512女小:
总觉得文字写人让读者认识这个人才是好的。有时会琢磨文章是求真好还是求美好,大概是偏向求真的。黑塞的悉达多我自认是顶级的阅读体验,流畅唯美阅后思潮澎湃,但悉达多是什么样的人却是模糊没有映像的,就像武侠或偶像剧总是帅哥美女英雄才女,似乎人物也没啥好刻画的、不现实且千篇一律,套路;而每想到背影里年岁大偏胖和买给孩子的橘子却是感动的,因为它真实的动容。上学记里人们大多爱看中国近现代名士大儒的小故事,印象最深的却是遇轰炸跑的极快且狼狈的吴晗,冯友兰的趣事,以及学生口中关于人生和哲学的思考,人物应该是真实而立体的,或者说相对真实。靠近绝对真实应该是文字的最大夙愿。孩子表达的真实往往是一篇流水账,缺少人生经验和感受,后来就偏爱模仿别人润色自己了,孩子的感受和表达手段也许需要历练以及年龄这个必要条件,但尽早明白求真,不迷失于金玉满堂总是好的。

冀-腾妈1209男二0210女大一:
第二篇又看完了。说吴先生是红楼梦里的妙玉,然后就脑补了一下老版红楼梦里的秒玉那个清高孤傲的型像。

鲁-子聿妈1001男五1709男幼:
写人的文章,还可以这样表现,外貌,日常吃喝穿,才艺,工作。由简到繁,由个体身份到社会群体,每一处不是只单独介绍,而是由此生发出去,结合具体事例体现人物的某个典型性格特点来。比孩子单纯记叙文,先介绍外貌,再叙一二事,要条理得多,也深刻得多!
同为写人叙事的散文,赵树理那篇明显的递进的方式,吴先生这篇粗看似并列,实则也夹杂递进,饭馆和妙玉的说法都在《红楼梦》课堂之后,彼此衔接,顺其自然。而饭馆涨价,又承其潇湘馆之严谨。赵树理故事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相对全面的人物形象,而吴先生则通过多事表现其治学之朴实和严谨,甚至有点迂腐的特点。为什么如此会有这样不同的写法,我觉得,写赵树理的人,对其是非常熟悉的,故能多方面多角度介绍其人其事,而写吴先生的人,只听过吴先生的一节课,对其了解不够,故选择表现其性格中的一点,是极其聪明的做法。而构思上能先写自己听的课,视为基础,再写其余道听途说的内容,给读者的感受更可信。类似的作品很多,鲁迅先生的《记念刘和珍君》和《为了忘却的纪念》也是类似的手法,可以对比看。
依照咱们花果山的路线,让孩子多朗读各类的文章,应该对他的写作会有启示。佩服申爸选文的能力,您真是看了很多书,像您学习。我个人觉得,单纯让娃读,不给分析对比,娃娃们最后吸收多少不好说,越小肯定效果越好,对于大娃,最好其后能附上构思和内容的分析,这样的朗读效果会好些,娃在读了之后也会自觉加以比较,写作时自觉选择恰当的,适合自己的方式。题外话了。

汕-登妈1111女三:
这两天的课都看到治学的态度,还有依然细节入微,感觉看多了,是不是也会这么写。

浙-卡妈0810女六:
赵数理同志二三事读起来让人有种清明欢快的感觉,写得都是最真实的人和最真实的事,很有面对面跟老朋友聊天的感觉,让人心情愉悦。吴雨僧先生二三事,还没看完呢,怎么就没了,哈哈。从外貌、讲课、搬椅子、吃饭等生活琐事来表现出先生的性格,以及周围人们对先生的尊重。感慨大家的作品都是最朴实、最真诚的描写和表达感情,然而现在教写文章的套路不来点牵强的主题升华,就得不了高分,挺“悲哀”的。但也可能大家都是经历了最不平凡的人生,又回归到了最初的真,境由心生,作品也是。

湘-可妈0801女七:
赵树理同志二三事很详尽,他的幽默,谦和,朴实,正直全都在外貌行为事件中表现出来了,描写的赵树理同志的整体,也反应了作者的相熟度高。吴雨僧先生二三事,选的事例突出先生的最令人深刻的一项性格特征,当逸闻来看,或是引起读者的兴趣,再寻相关的资料。





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花果山家长社区

GMT+8, 2024-11-26 07:12 , Processed in 0.069442 second(s), 18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