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果山家长社区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搜索
查看: 1499|回复: 1

[申爸指导] 【小学初中教育实践群:“定制兴趣”与“不要输在起跑线”】---2021.03.22

 关闭 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21-3-23 11:22:35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每日一课 于 2021-3-23 11:29 编辑

小学初中教育实践群:“定制兴趣”与“不要输在起跑线”

2021-03-22
话说,长期沉闷而又细屑的学习活动,确实存在一种情形,在这种情形之下,其活动,应符合大脑的运行之道,个体的主观感受,是“乐之”的。孔子云:知之者不如好之者;好之者不如乐之者。我们的目的呢,说起来,也非常简单,把孩子送进这种“乐之”的境界里边去就行了。我们,怎么办,才能确保,把孩子送进去呢?对此,我们确实知之甚少。手上仅有的一些事实,也不过是些大大小小的碎陶片,需要反复摩挲,仔细琢磨,设想出什么样的器型,才能把它们全都妥帖地安上去......

“以其道得之”,这个我们有经验,是从伴听敏感期里获得的。在伴听敏感期,孩子天然地喜欢听。但是,如果希望孩子“听这一种”,那是需要花费一番力气,经过一段时间,借助一个流程,就能做得到。在伴听期的孩子,他不是说不喜欢来听你给他的这个新故事,而是他黏在老故事上,下不来。我们的流程的设计思路是:一点一滴地给孩子听新故事,慢慢地增加,每次间隔一个“弛豫期”,渐渐地,让新故事把老故事顶掉,把新故事变成老故事,让老老故事退役。沿着这个思路,我们获得巨大的成功,能够给适龄孩子定制任何主题的兴趣......理论上,这种兴趣应该能够持续孩子的一生。可惜,申爸自己当年对于整体性把握不佳,也不知道应该在何处收手......不知止......导致大申那里,这方面毫无建树。等明白过来,复原新的碎陶器的任务又过来了,导致在咱们整个山上,后来的小猴子们,都没能向这个方向努力。这很可惜。以后伺机补上哈。

那么,在第一次给孩子定制兴趣的时候,我们怎么才能知道,我们确实做到了呢?一个金标准,就是晚上孩子到了点,倒头便睡。这个金标准,在后来孩子的阅读敏感期,甚至是盲算过程中,都拿来作为进入状态的标志——我们不知道大脑里具体发生了什么,也不能把脑袋砍开,往里边看;小孩子,他自己又描述不出来他自己的主观感受。在这种情形下,我们发明了用这种标志性事件出现与否,来判断教育措施是否到位的“金标准”。

理论上,这个标准的依据是这样的:大脑是一个极度消耗能量的器官。它是人体中,能量消耗最大单一器官,甚至比体力劳动者的运动器官,消耗的能量还大!人体通过食物摄入的总能量的四分之一,都被大脑消耗掉了。处于某种敏感期的孩子,无非是孩子的大脑对于这种类型的神经活动,特别热衷而已。大脑如果启动了它所热衷的活动,很快,就会把存量能量消耗殆尽。这时候,孩子就极度需要睡眠,以便在睡眠中,让脑力恢复。这是当年。

这一次,到了这个时候,申爸才猛然意识到:哎呀,这种事情,又出现了!无意之中,“金标准”竟然自己出现了。但把申爸给搞蒙了,因为这不是申爸所预期的。它到底是什么的标准呢?从前呐,事情都是顺着来的:先有理论上的设想,然后设计活动,期盼着设想中的标准现象出现;这回呢,申爸是一通王八拳在乱打,也不知道哪个地方打准了,没成想标准现象自己跑出来,申爸心理没准备,吓一跳。出乎意料确实出乎意料,但申爸很快就明白过来:将近三年的探索,终于到了尽头了。事实上,这不仅仅是这三年的终点,也是孩子在整个初等教育阶段探索的终点。硝烟散尽,定鼎中原。最后的,决定性的这场战役,硝烟马上就要散尽了。剩下的,就是打扫战场了。

......忽然之间,地底下又挖出了一堆的碎陶片。尽管还没有开始复原,但申爸已经明确感觉到,有了这些新的提示,复原出陶器,只是个时间问题了。果实申爸已经透过密密层层树叶,看到了。手上梯子工具一应俱全。到了动手把果实摘下来的时候了。至此,最后一集大结局就开始了。我们到了有请两个压轴话题出场的时候了:前额叶的双层结构,语文。

嗯......这样哈。申爸呢,说申爸自己身边的这个圈子。申爸呢,本科打北大毕业,研究生打清华毕业的。这个出身,决定了申爸身边的圈子,以这两所顶尖学校的校友为多:每个人都是自己历史的产物么。因为大家差不多,对吧?相互之间,你看我我看你,互相当参照系,大家觉着,哪个都灰不溜秋的一群平常的土豆而已。活在相对高度里,谁也觉不出谁咋样。现在,当年“睡在我上铺的兄弟”们,都五十岁了。忽然之间,我们才意识到,身边的教授博导,一把一把,每个留在高校里的同学,都是;院士后大量出现,雨后春笋那个样子,呼啦啦地就都来了;然后呢,从政的同学,已经向省部级的领导冲击了;经商的同学,胡润还是胡付啊什么的富豪排行榜,排名已经是高高在目了。申爸的意思是说,申爸确实处于这个社会的最顶尖一群人当中,相互知根知底,一路成长过来的。“谁不知道谁啊!”因为存活在相对的环境中久了,猛然从绝对高度的角度看一眼:哎呀!确实很牛的样子。申爸呢,痴迷于教育。申爸只感兴趣于这样一个群体,对于自己后代的教育的角度,来观察。这是一个方面。

另一个方面,大申所在的学校,在都城里边,也是顶级的学校。家长们的情形,跟申爸看同学,差不多。同学的孩子的教育,申爸无法深入到细节中去,只能看个大概;但大申同学的家长们的教育,申爸是亲身经历过过程的。申爸盯准了这个本来已经是精粹的集合中,最精粹的一个群体观察,明显的结果是:他们希望孩子在小的时候,表现得平平常常。很多不明就里的家长,推测说,这些牛人们,地位到了头,怕是返璞归真,对于子女,彻底放养而让其放弃竞争了吧?反正一辈子也吃穿不愁。这是误解。天底下,父母的心态都是一样。你身边的妈妈,爸爸,希望自己的孩子飞多高,希望孩子能够实现他自己实现不了的梦想,那些牛父母,也一样。事实上,那些父母,比你身边的普通人,盼子成才的心情,还要迫切。他们本来就是要干什么都比别人好的么,才到了那个地位上去的;那对于人生最重要事项之一的后代教育,当然更要好了。尽管如此,为什么他们不从小就让孩子出类拔萃,而甘心一个普普通通的孩子呢?这个不合常理啊!

他们看起来似乎不在乎,自己的孩子输不输在起跑线上。事实上,如果从申爸的角度来讲,孩子输不输在起跑线上,这根本构不成一个话题。怎么会有那么多妈妈爸爸,对这个狗屁的伪话题,那么揪心?这个申爸真的不理解。

申爸找了个视频,给妈妈们看一下,好让妈妈们理解,申爸到底在说什么。
(此处有视频)

链接:https://pan.baidu.com/s/1EEfpFn8Q4FyfNTwBTq78LQ  提取码:xszz


这个小男孩很有意思哈。在这里呢,这小孩的父母,可能是让孩子表演,来吸引眼球。不一定是认真的“教育”。但问题是说,孩子的学习,毫无疑问是起源于模仿的,对吧?模仿,刚一开始,孩子本身,并不理解是怎么回事。那为什么这种类型的模仿,申爸及其身边的朋友,没有一个人动心去做呢?做不到么?这很容易啊!为什么不做呢?申爸不知道别人心里是怎么想的,申爸只知道自己是怎么想的。不能这么做!所谓的“想”,就是一种直觉,直觉告诉申爸说,这么做是不对的。可问题是,这种直觉,到底来自于哪里?为什么?

今天先说到这儿哈,明天早上再接着说
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花果山家长社区

GMT+8, 2024-11-23 00:26 , Processed in 0.065817 second(s), 18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