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学初中教育实践群:小孩子的故事之“抱”和“直立行走”
2020-01-04 嗯...这个,不大好哈。申爸发现呢,申爸在这里讲,自己没啥思路。申爸现在满脑子,都是高中孩子那里的什么动机、欲望、理想、信念之类的话题,脑袋一时之间呢,还真的难以转弯儿到小宝宝这边来...不过,既然没啥思路,那就放松好了...随便讲,讲到哪儿算哪儿。
讲故事好了。大申是零四年出生的,对吧?其实呢,自打大申出生,一直到零九年,申爸没有对孩子的教育,产生任何兴趣。丝毫也没有。当然,也就没有说什么早教啊,考虑起不起跑线之类的。不过,现在回忆起来,申爸有明确的意图:就是顺其自然。申爸的理由很充分:在五岁之前,你说话,他也听不懂,对不对?连话都听不懂,你怎么教育他?最好的教育,就是他表现出喜欢什么,你就充分地满足他什么就是了.....这有好些个非常显著的例子在。印象比较深刻的,有三个。一个是“抱”;一个是“直立行走”;还有一个是“打架”。一个一个说哈。
孩子会走了,他就喜欢到处走。你要是在前边走,他就咋吧咋吧地跟在你后边。你要抱他,他就把你推开:他要自己走。申爸一看这个,就乐了:自己走,还不好?正好不想抱他,挺沉的。于是,大申跟申爸在一块儿,就养成了“不要求抱”的习惯。反正只要跟申爸在一起,从来就不张着两只小胳膊,仰着小脸儿,可怜巴巴地看着你,要抱。形成对比的是申妈。申妈吧,自己身体又不好,抱不动。你抱不动,就不抱不就行了么?申妈不,她出去,没走几步,就觉着“宝宝这么小”,哪里走得动?就非要把大申抱起来。大申不干,两只小胳膊拼命地往外推妈妈,手蹬脚刨,要下地,要自己走——当然,这是刚开始的情况哈。每次都这样,没几天,小家伙感受到被抱,比自个儿走,要巴适得多。于是,只要跟申妈在一起,没走几步路,就要抱:张着两只小胳膊,仰着小脸儿,可怜巴巴地看着妈妈。妈妈哪里受得了这个,马上就把大申抱起来了。申妈她抱不动啊!妈妈们想,是不是?抱不动,她怎么办?她硬把大申往申爸怀里塞:“你抱着!”理直气壮地塞。申妈的意思很明白:儿子是咱俩的儿子,我抱不动,你就得抱!可是,申妈不想想,在一开始,你根本就不应该抱!申妈不这么想问题。申妈依照本能行事,她认为孩子累,那一定就“累”,必须抱;申妈认为自己抱不动,那就得爸爸抱。激皮酸脸地跟申爸说,要申爸抱。申爸不想掉进申妈那个困境里边儿去,就跟申妈说,你站在这儿别动,远远地跟着我们就行了。申爸连拖带拽,把大申弄得远远儿地,然后,把大申往地上一放,紧走几步,大申迈开小腿儿,跟上几步,爷儿俩就恢复了“爷儿俩在一起的状态”了。申爸走申爸的,大申走大申的,高高兴兴。申妈远远儿地跟着。
晚上睡觉了。孩儿的娘,耳朵长。大申有一点儿动静,申妈就醒了。醒了就醒了呗,你去拍孩子干什么呢?申妈不,她醒了,她就以为大申醒了;申妈困,想睡觉,于是就去拍大申,希望大申快点儿睡着,她好多睡会儿。这下好,把大申拍醒了。小东西不睡了,躺在自己的小床上对着申妈咯咯笑.....哎呀,天天儿晚上这样。申妈白天上班,晚上整宿整宿不睡,人困得都木了,一只眼睛周围一个大黑圈儿,跟熊猫似的。这事儿吧,其实跟申爸没啥关系。你自己不睡,非得也把孩子弄醒,陪着你不睡,对吧?你自己乐意这样儿,那就这样儿呗。申爸在旁边,该睡睡, 睡自个儿的。妈妈们想啊,这样申妈得多生气:我都困成这样了,你一点儿不管!把养孩子的事儿,都扔给我,你睡得跟头死猪似的.....一脚把申爸踹醒,把大申抱起来,塞申爸怀里,自己气得放声大哭.....你本来就不应该把孩子弄醒....但申妈不这样想。大申只要一翻身,申妈就醒了,自己醒了,为了拍孩子入睡,就把孩子也拍醒了....申爸看着抱在怀里的孩子,还那儿对着申爸笑呢。没办法,申爸大半夜的,推着婴儿车,一圈一圈在走廊里来回走。这也不行啊!于是,申爸决定带着大申,单独一个房间去住,让申妈睡觉。
到了晚上八点半,申爸就把大申往床上一扔,灯一关,自己倒头便睡。大申呢?每天晚上,妈妈拍着自己,哼着摇篮曲,习惯了;这下儿,也不拍了,也没人给唱歌醒神儿了,大申不甘心。不甘心,不睡,就坐在申爸身边,摸着黑儿,自己摆弄手指头玩儿;一边玩儿,嘴里一边呜哩哇啦地说着各种听不懂的音节,高兴起来了,自个儿咯咯咯儿地笑。申爸睡得迷迷糊糊地,感觉申妈又过来了,把大申放倒,躺下,盖上被子,拍着,哼着.....大概是实在累了,申妈走了,回自己房间了,大申又做起来,一边玩儿,嘴里一边呜哩哇啦地说着各种听不懂的音节,高兴起来了,自个儿咯咯咯儿地笑....第二天,申妈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地数落申爸:让你带孩子,你就自己睡,死猪似的,放着孩子你也不管!恨得要吃了申爸。申爸也不吱声,也不申辩,只是:晚上照旧。就这么拉着锯,半个多月之后,申妈终于来得少了。申妈不来干扰大申入睡,大申也就到点儿自己睡了:只要一到八点半,申爸把大申洗完,往被窝一扔,一转身儿功夫,还没等申爸躺下,大申那边就已经睡熟了。申妈那边呢?没有大申吵,睡眠渐渐地也就充足了起来,不喊困了。就这样,大申这种到了点儿,脑袋沾枕头就睡着的习惯,在申爸的呵护下,一直延续到了今天。也就在那半个多月里,申爸养成了到了八点半就睡的习惯。申爸不需要那么多小时的睡眠啊,对吧?既然早睡了,到了早上三点多,自己自然就醒了。申爸从夜猫子,变成了特早起鸟儿。
那个时候,申爸的头脑里,涌现出一丝若有若无的感觉:对于妈妈而言,她有一种强烈的被需要的心理需要。这种需要不被满足,妈妈就猛折腾。相比较而言,爸爸这种被需要的心理需要,要弱得多,所以,会理性得多。妈妈这个事情,是改不了的:那种心理需要,出自母性的本能。申爸看明白了,也不想改:改不了的事情,你改个屁?那就冷眼旁边看着,妈妈把自己折腾得精疲力尽了,爸爸再接手,把孩子弄好就是了。孩子的健康成长,妈妈的无理的感性,需要;爸爸理性的措施,也需要。一个孩子,是妈妈和爸爸共同抚育教育出来的,少了哪一方,都不完善。相互呢,也不必抱怨。
直立行走。大申到了十二个月大的时候,开始要站起来了。他先是爬到电视柜,茶几那里,一只小手扒着电视柜茶几,小身子努力往上起。小宝宝,胳膊没劲儿,腰肢也没劲儿,但是小手,特别有劲儿。什么东西,只要被他抓住了,你想甩,都甩不掉。这里的爸爸妈妈呢,大家的宝宝都大了,有些婴儿的实验,大家都做不了了。如果爸爸妈妈们有机会接触小婴儿,你去试试看。婴儿,哪怕是刚刚出生,眼睛都还没睁开,水肿还没消退的小宝宝,就有两种反射。一种是吮吸反射;一种是抓握反射。小婴儿,你拿手指轻轻地触碰一下他的嘴唇,他的小嘴马上就合上,一上一下地开始吮吸起来。这是吃奶的动作。这个吮吸反射,当初是申奶奶表演给申爸看的。老太太一听说自己有了第一个孙子,立马起票,从老家到北京来看孙子,谁也拦不住。申奶奶见到自己的大孙子,高兴得好像在天上飞,一边抱起来,一边就拿小手指碰了一下孙子的嘴唇,小家伙马上聚拢小嘴儿,吮吸起来.....这给申爸的印象特别深刻。
抓握反射是申爸自己观察到了。小家伙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,红红的一摊小肉,鼓鼻子鼓脸儿,闭着眼睛,躺在那里一动不动。除了小鼻翅儿随着呼吸微微翕动,全身上下,没有丝毫的动作。看起来很怕人,让人忍不住想:这孩子怕不是....你又不敢去碰他。那么柔弱,你都不知道怎么下手好。申爸怯懦地伸出手去,想把伸到远处的小胳膊收回来,盖上被子。申爸手指刚刚碰到孩子的手指,孩子闪电般地翻手就攥住了申爸食指。好大的力道!攥得申爸很疼。骇得申爸赶紧往回抽。攥得太紧了,惶急间,竟连小床也一起带了过来。抽不出来,申爸就想把孩子的小手指掰开,好把自己的手指拿出来。一看,小家伙的五根小指头,紧紧地并拢到一起,好像铸成了一个整体,你哪里去掰?好在病房的护士来解围,告诉申爸放松别动....放松别动....过了几分钟,孩子自己把手松开了。刚刚还让人疑惑,是不是还活着;那么一团软绵绵的小肉,竟然能使出电光石火的手段,力气又那么的大。这着实吓了申爸一大跳。好多年之后,申爸终于认识到,这抓握的反射,实在是人类进化于树上生活的猿的证明:小猿生下来,它就必须牢牢地抓住妈妈,绝对不能掉下来。如果不幸掉下来,就完了。无尽的年月,无数的世代,经过数不清的可怜的猿宝宝,因为生下来“没抓住妈妈”,掉下树摔死之后,适应树上生活环境的猿,终于被大自然筛选出来了:只要一出生,甭管什么东西,只要一碰到婴孩的小手,它就死死地抓住不放。今天婴儿的抓握反射,就是这自然选择的孑遗。
稍=哈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