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果山家长社区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搜索
查看: 1938|回复: 0

[申爸指导] 【北大高中群:再说元认知】---2019.12.22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9-12-24 15:11:47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北大高中群:再说元认知

2019-12-22
“元认知”哈。这个事情呢,是这样的。在表现上,元认知是一种现象;在人们的认识世界中,元认知是一个概念。客观上,它是一种客观现象;主观上,是人们基于这种现象而在头脑中产生的一个概念。呃....这个:妈妈们有的会说,这有什么稀奇,人类的头脑中的概念,不都是这样的吗?是的,都是这样的。既然都是如此,为何要说一下呢?这是有原因的。原因在于,元认知这种现象,跟别的客观现象,它不一样!

好比说,前边车刹车了,后边的车不减速,就会追尾。这是一种客观现象。这种客观现象呢,它不依赖观察这种现象的人而存在。它是独立的。不管是谁,想观察一下追尾,都可以去观察;在追尾的时候,不管有多少人在观察,每个人观察到的结果都是一样的;如果谁想体验一下追尾的感觉,只要把刹车拆掉,马路上去开,很快就体验到追尾的感觉了。

元认知恰好在这一点上,跟“追尾”不一样。追尾观察的现象,独立于主体而存在,元认知脱离了主体,就无所谓“现象”。任何人也不能看到别人脑子里是否有元认知发生,只能靠其他人自己的表述来判断,是否有元认知发生。

现在,问题来了:如果一个人的头脑,没有感受到过元认知,那么会怎么样?无论别人怎么解释,怎么讲,他都无法“理解”到什么是元认知。就如同一个人,生下来就眼盲,你是无论如何,都解释不出“红色”是一种什么样的颜色给他的。主体进行观察,而观察的对象,又是自己。这事儿,就比较微妙了。如果主体客观上“有”这种现象,没有观察到,这是观察技巧的问题,可以引导解决;如果主体自身压根儿就没发生过这种现象,任何引导,都会是误导....

元认知是一个人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,对吧?一个人,可以根据元认知的结果,有意识地调控自己的认知过程。这就把认知变成了一个可控的工具,为实现自身的意志服务。十四岁之后,孩子的发展主题,肯定是围绕着这个事实来进行的。因为这个事实,是一个人行动的心理机制。把想干的事儿做出来。任何事情总是这么做成功的:先暂时搞一个比较粗糙的构想,然后,着手去做。在做的过程中,一边继续想,一边观察做的效果。这个时候,“观察”这个词汇,就非常关键了。心中没有,无所谓“观察”。我们只能观察到我们想观察到的现象。我们想观察到的,是怎么来的?是“构思”出来的;怎么构思出来的?是基于以前的认知,构思出来的;现实中发生着的事情,我们怎么知道的?靠认知过程。

随着事情的进展,我们要不断地依靠我们的认知能力,从现实的环境中,获得认知的结果;拿着这个结果,跟头脑中构思出来的那个设想去比照,会产生差异。这个差异怎么处理?是改变自己头脑中的构思,以便让它“更加符合现实”,还是加大执行的力度,让现实变得更加符合头脑中的构想?这是时时刻刻都要进行决定的一个永恒问题。

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看到,“认知”无处不在。在无处不在的由树干一样矗立着的各种认知的林间,意志是怎么起作用的呢?意志是站在更高的层面上,发挥作用的。在意志那里,认知不是树干,而是在高空鸟瞰的丛林。丛林是更高层次上看到的树干;元认知是更高层次上看到的认知。意志通过元认知来实现自己。

借着这个势头,顺便说一下哈。刚才,申爸提到那个“永恒问题”,对吧?这个动态的永恒问题随时随地得到解决,在接下来的实践中,又在现实中获得了良好的结果,那么,当事人将会获得巨大的愉悦感。别问申爸为什么。没有人知道为什么。这是我们人类大脑的一个属性。这个属性,早在2500多年前,孔子就注意到了。不但注意到,还把它总结了出来。孔子的弟子们意识到了这个论述是如此之重要,就把它写在经典著作《论语》的最开头说:“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。”

说得很抽象哈...麻麻们对付着看,各自理解吧。
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花果山家长社区

GMT+8, 2024-11-26 09:00 , Processed in 0.079235 second(s), 15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