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果山家长社区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搜索
查看: 1575|回复: 1

[申爸指导] 【花果山高中群:有三本书“击中了孩子成长的”某种需要】---2019.09.26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9-9-30 22:24:08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有三本书“击中了孩子成长的”某种需要

2019-09-26
Lucy妈转来了以前,大申基于记录,管理他学习的情况。那个时候,这样做是不行的...后来的结果,申爸没有记录。反正,是失败了就是了。年龄没到,做不了这些。你们小孩子的妈妈,都可以试试。试试是没关系的,妈妈心里有谱,把期望定在合理的位置,到最后不成,不成就不成吧,没关系。

孩子呢,其实很简单:妈妈需要的,就是让孩子产生自己期望的行为。比如说,期望孩子到了家,高效率地完成作业;期望孩子在课堂上积极地参与互动;期望孩子养成朗读的习惯;期望孩子形成口述的习惯等等。到了高中,大孩子了,妈妈期望孩子能够“自己知道学习”,自我管理,自己把自己的学习成绩搞好。怎么做到呢?本来呢,申爸打算跟带班妈妈们好好讲讲这个事情的...现在想一下,算了,不去带班妈妈那里讲,就在这里说吧。带班妈妈群的人数太少,这里妈妈多,讲了可能让更多孩子受益。

骆妈,还是要把申爸讲的这些,转去带班妈妈群里,要求带班妈妈们,都知道哈。先说一件事情。这事儿,对于大孩子们,很重要,对于带班妈妈们,也很重要。

有三本书:第一本叫做《自我监控与智力》。是林崇德、沈德立主编的“当代智力心理学丛书”丛书中的一本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版权: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《自我监控与智力》董奇、周勇、陈红兵著,浙江人民出版社,1996年11月,印数:4000册,定价:14.50元。

第二本叫做《中学生数学学科自我监控能力》。这本书是张奠宙和李士琦主编的“数学教育研究前沿”丛书中的一种。
封底: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版权: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《中学生数学学科自我监控能立》,章建跃著,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,2003年5月,定价:11元。

第三本,《人格——绚丽人生的画卷》许燕编著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,2000年4月,印数:4000册,定价:10.00元。这本书是董奇主编的《心理科学系列》丛书的一本。

申爸忽然发现,到了高中,咱们所使用的参考书,大都印有“‘九五’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”,“博士论文”这样的字样了。《自我监控与智力》就是国家重点规划项目图书中的一种,它是一本学术专著;《中学生数学学科自我监控能立》是一本博士论文。这三本书中,只有《人格——绚丽人生的画卷》是为中学生写的书。大孩子妈妈们,把这三本书买来。事实上,妈妈们现在孔夫子买不到这几本书了。申爸请土妈联系了淘宝的复印社,回头土妈把淘宝地址告诉大家,买复印的吧。这种学术专著,本来需求量就小,经不起咱们这样的大众需求

这几本书干什么用呢?嗯...孩子长大到一定的年龄,他自身因为发展的需要,会对某些主题产生强烈的需求。这几本书,给到合适年龄的孩子,他如饥似渴地喜欢看。就如同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喜欢看漫画,三年级的孩子喜欢看民间故事一样地如饥似渴。这三本书,击中了孩子成长的某种需要。

说说这几本书,还有它讲了什么吧。这三本书里的两本,封面上印着“董奇”的名字。他现在是北京师范大学校长;章建跃,如果高中妈妈翻开孩子的数学课本,最后一页,妈妈会发现,他是高中数学教材的总编。《中学生数学学科自我监控能立》是章建跃在北师大师从林崇德教授读博士生的博士毕业论文。《人格——绚丽人生的画卷》所属的丛书,《心理科学系列》是当年的教育部重点项目“青少年科学教育丛书”中的一个系列。这个系列丛书,是北京师范大学、中科院心理研究所、首都师范大学、清华大学和北京医科大学的知名专家,编纂的一套丛书。这套书印数很少,只有3000册,并且没有出版全,项目就取消了:印出来,卖不出去。一方面,没有家长买给自己的孩子看;另一方面,孩子的心理饥渴,就那么渴着。

其实呢,真的不缺好书;只不过,好书家长们都不认...申爸也不知道为什么。咱们花果山,跟从前一样,把沉积在旧书堆中的好书,淘出来,送到孩子面前去应急。这是第一要务。孩子呢,在12周岁左右,随着对社会的认识,他对价值观,开始产生内在的需要。继续成长,到了十五岁,这中间的某个时点上,对于自己的情绪、人格、动机,发展大道阈值,开始产生强烈的内部需要。

这些范畴的内容,依次觉醒。一般情形之下,家长们只是注意到了孩子对于性的方面的觉醒,并且遮遮掩掩地采取措施。对于其他的这些方面,根本不意识,也无措施。孩子的心理得不到满足,就怀着乡愁,自己拼命地找。《自我监控与智力》这本专著,关照到了一个非常不起眼的领域:元认知。元认知就是一个人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。这是自控力的基础。那本学术专著和博士论文,就是说这个事情的。孩子到了15岁,肯定对这个主题产生内部需要,发生强烈兴趣了。

先说到这儿哈...妈妈们先找书给孩子。今天晚些时候,申爸再接着说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19-9-30 22:26:50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后由 每日一课 于 2019-10-1 22:10 编辑

花果山高中群:申爸谈关于陈述数学课本的意图

2019-09-26
嗯……接着说哈。

其实呢,申爸最近两三年来,最关注的一件事情就是:为什么花果山的很多做法,有妈妈无论如何做不来?只要做到了的妈妈,回过头来看,她们觉着都“很容易”。可是,当妈妈们回头去指导别的妈妈的时候,就遇到非常大的困难。

申爸也觉着“很容易”。好比说,上个月申爸给大申讨论物理课本的那些做法,申爸根本就不会推荐到花果山,当做“一项方法”。那个对家长的要求太高了,不是每个妈妈都做得来的。但是,每个假期末,让大申形成“按时睡觉”的习惯的做法,却可以称为花果山的“标准做法”。因为那个简单啊:只要你是个妈妈,准定就能做到。可惜,有些妈妈就是做不到。

这个问题,申爸关注很长时间,没有想到什么好法子。这里边涉及到一个奇怪问题:为什么“肯定都能做到”的事情,简单的操作,有妈妈就是操作不了呢?

这个奇怪的“问题”是说……好比说,现在咱们做的事情。每个高中孩子的妈妈,都知道数学重要,也都认同双基的重要,也都想解决孩子的双基问题。但是,咱们在hgs99里边开始动手了,大家就可以看到,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妈妈在做……那些不动手的妈妈,问题到底在哪里?问题在于,她们没有信心说,自己能够做到这一点。因为“以前”,妈妈已经无数次地努力过了,无不以失败告终。搞到现在,一点信心都没有。这是一个群体;还有一个群体是说,妈妈也决定做,也努力做……回馈啊,什么的,都在做。但是,无论让孩子朗读教案,还是让孩子盲算,亦或橡皮大法,就没有一个成功的。

郑委圣经里边说,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。听到他这句话的时候,大申还小,申爸对这句话“没切身感受”。现在,大申整个一个过程过来,申爸回过头来看,他说的这句话是绝对正确的。不仅仅指小学的孩子哦……初中,高中的孩子,也是一样。上面的事实和观点,妈妈们来个换位思考的话,假设说你是申爸,你就会感觉到非常困惑。为什么“我”做得到,换个人,她就无论如何做不到?

……哦,对了,这些话,主要是写给带班妈妈们看的哦……

这困惑一直困扰着申爸,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。直到前几个月,因为大申的缘故,申爸进入到心理的深处,才算得到启发。启发来自那个元认知。元认知是说一个人,他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,对吧?那么,申爸忽然想到,一个人,他对自己的意图的认知,会是怎么样的?诶,问对了问题,事情就解决了一半。

咱们从“意图”和“对意图的认知”说起。

举例来说,这么多妈妈们都在这个高中群里边,妈妈们在这里的“意图”是什么?诶,这是一个问题。这个问题的答案,却并不容易。你妈妈想想看,就是你自己的意图,到底是什么?


高中群-五转-闽土妈:
把娃成绩弄上去。
嗯……土妈飞速地回答,“把娃成绩弄上去”。这是众多“意图”之一……还有很多妈妈,你仔细想想这件事情,怕是你妈妈会有自己的意图。妈妈们自己认真思考,找到你自己真正的意图。把每个妈妈的意图都罗列出来,我们就会得到一堆的“意图”,相互都不一样。这是说,意图可不同,但是,结果的表现都是一样的:大家都呆在这个群里。

现在,咱们进一步再说。就拿土妈给出的意图的答案好了。既然是想把娃的成绩弄上去,而大孩子们最重要的学科,就是数学,解决数学的成绩问题,要从双基抓起。申爸坚持说,只要陈述数学课本,孩子的双基就打牢了。上面这段话,除了最后一句,妈妈都认同。而最后这一句,对不对呢?那也只能试试再说。

于是呢,咱们就有……申爸看看哈,多少位妈妈了……嗯……又有恩蓁妈和彬妈两位妈妈加入,咱们一共有23位妈妈加入了。

咱们做的是什么事情呢?要求孩子每天陈述一下他正在学习的数学课本。要求很明确:能够流畅地朗读数学课文,流畅地陈述出习题的答案。到这儿,就可以涉及到一堆的“意图”:“搞好孩子的成绩”、“搞好孩子的数学成绩”、“打好数学的双基”、“流畅地陈述数学课本”。hgs99里的23位妈妈,你们看到了么:上面四个“意图”里边的任何一个,都可以成为大家在hgs99里面开贴,回馈“陈述数学课本”的意图。每一个都合理。

但是,如果有妈妈问申爸:你给大申做这件事的意图是什么呢?申爸也给大申做“陈述课本”这件事,整个暑假都在做。那么,申爸自己做这件事的意图是什么呢?这个事情,申爸自己,从来没有明确地想过!

那妈妈说,这有干系吗?有干系!干系重大。当申爸第一次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,申爸快速想了一下:“搞好孩子的成绩”、“搞好孩子的数学成绩”、“打好数学的双基”、“流畅地陈述数学课本”这四个“意图”,肯定不是申爸自己给大申做这件事的意图!一个都不是!

那么,申爸的意图到底是什么呢?申爸在大申那里做任何事情,从一开始,就在想着:将来,我怎么脱手。这在很久很久以前,就是这样了……有熟悉申爸花果山历史资料的妈妈,想一想,是不是这样哈……反正是,申爸能够回忆起来的大申的教育,从最早的一个开始,申爸就在琢磨这件事。

呃……考虑到大孩子的妈妈,对于花果山的历史资料,并不都熟悉。解释一下,申爸的这种想法,到底是什么意思。比如说,大申在入小学的第一天,申爸想的最要紧的事情就是:怎么让孩子养成“到家先写作业”的习惯。这个习惯养成了之后,整个大申的学校学习,申爸就不必为“写作业”这件事情伤脑筋了。

于是,申爸就在花果山开贴,每天记录,怎么让孩子养成到家先写作业的习惯。

申爸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,大申已经六年级了。申爸跟妈妈们一样,抓大申的朗读。朗读呢,申爸天天抓,抓了一个多月以后,大申自己养成习惯了,自己每天拿着录音笔录音,自己朗读课本。申爸就不管了。每个假期后期抓起床,也是这样的:申爸的目的从一开始,就希望开学后,大申到了点自己就起床。这就叫“脱手”。我管你,目的是为了将来有一天,我不管你,你自己做。

陈述课本就是这样:申爸管了大申一个暑假,赶到开了学,申爸就不管了。现在,大申每天做计划,遇着明天有新课讲了,就自己写进计划,自己拿着录音笔录音。申爸根本不管。

申爸管了多长时间?大概有一个月多一点的时间吧。那一个月多一点,申爸得天天盯着,有时候,大申翻脸了,就一两天不干。反正,过两天,怒气儿过去了,申爸一叫,大申也就继续去陈述课本了。

今儿早晨的时候,Lucy妈转来了以前,大申基于记录,管理他学习的情况。当时的情况,已经挺不错了。可是,申爸只要“一不管”,大申自己就退回去:不再计划,也不好好儿计划了。脱不了手。申爸就凭借这一点断定:孩子的年龄还不到。


旁观7-沪眉豆妈0706G:
我开学后就半脱手了,每天做完作业提醒眉豆做计划,预习和复习,她就开了电脑开始干,但是没试过完全不提醒,她能干多久。要么等期中考试结束,在眉豆那儿试试一周不提醒会怎么样,积累点实践数据。12岁、13岁、14岁的妈妈们,分别都来试试?
说多几句哈,这个计划的脱手问题。

一个是孩子把计划的项目给你缩减。比如说,计划中有每天朗读课本,你让他自己计划,他把语数英史地生理化政,就缩减成语文数学地理了。他就喜欢朗读这三门课的课本,其他的不喜欢;另一个是,孩子自己在执行计划的时候,给你偷工减料。比如说,朗读思想政治的课本,课本里边的“链接”小标题,他都不读。“链接”的内容又非常多,他只读正文。

能够脱手,孩子表现是怎样的呢?他可能忘掉某些项目,但是,他会自己增加项目!比如说,仍然是朗读思想政治的课本,如果你提醒他说,每节课课文后边的思考题,朗读了吗?他回答说:我觉着那个没用。你给他解释说,那个“很有用”,回头,他自己就在计划里增加一项:把思想政治课本的习题补上。他计划里边,做数学的龙门,做high了,你提醒他说:那物理咋办?他想了想,回头跟申爸说,我买一套物理的龙门。

妈妈们感觉一下哈:前后的态度,是完全不一样的。如果孩子表现不出这样的态度,他就是“还没到年龄”。

回到主题上来。其实呢,申爸以前的想法,明确点儿说,就是“给孩子养成习惯”,对吧?申爸就任何一件事情,去干涉大申的学习,目的都是最后“给孩子养成习惯”。有些事情啊,习惯可以养成,比如朗读,比如先写作业;有些事情,年龄没到,养不成,比如制定计划执行计划。

后来,申爸北大的同学李斌,在北大同学群里讲《算法经济学》。李斌是有理论情结的人,他试图把经济学进行统一。申爸没有一点的理论情结,申爸只想着怎么“把他做出来”,对于建构理论,一点兴趣也没有。但问题恰恰就出在这里了。

习惯它怎么养成啊?心理学的行为学派,就是基于条件反射的心理学派:你重复做,就形成条件反射了。申爸不鸟行为学派,申爸的想法,跟格式塔学派的主张比较接近。但是,申爸忘了一点:你怎么把格式塔学派跟行为学派统一起来?就像李斌做的事情那样。这个事儿申爸从来没想过!直到听李斌的讲座,申爸才意识到,诶,这个事情,有点儿意思。

事情发展到这里,答案就出来了:申爸的意图,是建构起大申调控陈述课本的神经回路;一些妈妈的意图是建构起孩子通过陈述课本,形成的数学知识的神经回路。我们的意图,到了神经回路这个层面上,产生了分歧。因为后者是前者重复执行的必然结果,所以申爸不鸟后者是不是建构好了;申爸只是追求把前者建构起来。建构起来之后,孩子的外在表现,就是所谓的“习惯”。反正是习惯有了,申爸就能脱手了。脱手之后,后者早晚孩子自己可以建构起来。

这样一想,其实行为学派的主张不过是格式塔的一个特例罢了。

嗯……先说到这儿哈,明天早课接着说。

回复 支持 反对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花果山家长社区

GMT+8, 2024-11-26 08:10 , Processed in 0.070470 second(s), 15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