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帖最后由 每日一课 于 2019-9-25 16:17 编辑
花果山高中群:辩证思维能力与数学陈述
2019-09-21 8-013苏昊妈0607B 我到处查,都说不打草稿是坏习惯,他们现在的数学老师也这么说,所以,我一直苦口婆心的劝他打,人家就是不听,还是很少打草稿的,听申爸这么说来,这不仅不是坏习惯,还非常好了?
妈妈们的思路,申爸很难理解...有话是这么说的:动若脱兔,静若处子。是说一个人,该行动的时候要行动,敏捷快速;该安静的时候要安静,淡定自若。在头脑中思考跟打草稿,动笔,它怎么会是矛盾的呢?这两种事情,是不同的时候做的:答题考试写作业,要用草稿纸;上课听讲,陈述课本,要在头脑中逻辑地思考...这不矛盾呀!两种能力,两种习惯哈。两种能力都要有,都要强。
在16岁,孩子的辩证思维能力就要开始萌芽了。辩证思维能力是说,一个人,在他头脑中看到的景象,是动态的,变化的,他根据头脑中“看到”的情景,进行观察思考,概括总结,以便得出不同的结论。这种动态,可以是时间轴上的变化:上课了,老师在回顾上节课所讲述的内容,孩子头脑中“看着”上节课所形成的图景,进行印证;接着,开始讲课了,孩子要时时刻刻把老师讲述的内容,在头脑中拼凑成完整的图景;回到家陈述,看着课本上的内容,“脑补”相关的图形解题步骤,进行陈述。
这个时间轴上不同的事情,在孩子头脑中,有不同的处理方式。该写作业了,孩子在作业本草纸上进行纸面推演,这个呢,也有不同的情形:有的孩子,就是在纸面上机械操作,一步一步的;有的孩子,头脑“走在前面”,他按照头脑中的想象出来的步骤,在纸面上跟。这跟小学孩子抄写课文,是一样的道理:有的孩子一个字一个字照着书机械地抄,有的孩子一次看一句话,看完后自己在笔记本上“默写”,只有有疑问的想不起的,才再看一遍课本。同是抄写,前者没有效果,后者效果卓著。
在时间轴上不同时刻,做的事情不同。还有一种动态。好比说,你去爬一座山。从前山爬还是从后山爬,看到的景色完全不一样。即便是顶峰,你看到的顶峰也不同。从不同的角度,去看同一个事物,看到的景色不一样,得出的结论自然也有差异。那么,结论是有差异,甚至相反,对象又是同一个,是不是只有一个正确,别的不对呢?不是的。每一个结论都正确!
举具体的例子好了。比如说,看珠穆朗玛峰。在南坡山脚下看,珠穆朗玛峰有茂密的植被。热带雨林!可是,从北坡看,珠穆朗玛峰从山脚下到顶峰,寸草不生,阴冷干燥,毫无生气。珠穆朗玛峰到底是植被丰茂还是干冷毫无生气?我们知道,这两个结论都是正确的,差异只在于,观察者是站在哪个方向上看珠穆朗玛峰的罢了。南坡北坡看珠穆朗玛峰,你不要说景色不同,连名字都不一样!在北坡的中国,它叫珠穆朗玛峰,在南坡的不丹,它叫埃佛勒斯峰(Mount Everest)。名字都不同,有什么稀奇?都是指同一个东西的。
在不同角度不同时间底下,对同一件事物得出的不同结论,会同时到达我们这里。我们把它们合理地整合到一起,避免掉矛盾,摘除不一致的思维过程,叫做思维的同一化过程。刚才呢,申爸举的例子,还都是自然世界中发生的现象。指出来,妈妈们很容易理解。社会生活中发生的现象,就猛然复杂起来了。对同一个社会事件,人们对其观点出现了不一致,意味着非常复杂的原因。每一个人的价值观、世界观和人生观,都会影响到他对社会现象做出的评价,不仅仅跟这些“观”相关的基本信念会起决定性作用,当事人观察这个社会事件的角度,也会有巨大的影响。并不止此,绝大部分评论,都是非当事人做出的。非当事人要根据当事人留下的记录,来做出自己的判断....记录跟记录,相互间就存在巨大差异;不同的人根据同一份记录,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!纷繁之上附加纷繁,妈妈们可以想见,最后的观点和评价,该有多么地混乱复杂...再纷乱,再复杂,也要试图把它们同一起来。只有同一起来,形成完整的体系,才算是“认识基本到位”了。基于认识,人们才能够制定策略,拟定计划,行动起来。
简单地根据时间点和立足点的“动态”,已经无法起同一化社会领域中出现的纷乱的作用,还要加上人的因素,才可以做得到:他的社会阶层,他的经济基础,他的三观,甚至他做出结论时的情绪心理状态....社会领域里的事情,极度复杂。要洞察社会领域中的现象,需要高超的辩证思维能力。黑格尔是辩证思维理论的集大成者。他的复杂到牙根子的《小逻辑》,其实呢,说的就是上面这些简单的意思。
辩证思维能力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之一。辩证思维能力是怎么来的?孩子那里,要怎么培养?怎么操作?说孩子将来肯定就会产生辩证思维的能力,而不是简单机械地把自己遇到所有的观点,全都对立起来,愚得不行?辩证思维能力的背后,站着的东西,其实很简单:就是一个人,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境,在头脑中快速建构图景的能力。在头脑中,随时随地把接收进来的混乱芜杂的信息,拼接成完整统一的图景...有洞的部分,要脑补完整...图景有了,观点自然就产生了。嗯...有没有那么一种理想状态:巨多的不同的人,凑在一块儿,各自给出观点,心平气和地描述形成自己观点图景,让别人也明白....这种地方,还是有的。一群人在一个微信群里整天聊....政治观点,甚至世界观念都是尖锐对立的....大家还是能心平气和地聊,各自努力在更高层面上进行同一化。
这是这个...嗯,回到咱们的主题上来。快速建构图景的能力,最好使的工具,就是数学...物理也勉勉强强凑合哈,但没有数学效率高....而具体的操作,又极其简单:陈述数学课本。孩子只要能够把数学课本陈述流畅,他在陈述过程中,就必须快速建构图景;必须随时随地,形成思维上的策略;大脑在不同的信息场,不同的图景中,快速切换....陈述数学课本练就的这些能力呢,本身不是辩证思维能力。它们之间的关系相当于扎马步踏梅花桩之于武术。但“会武术”跟“形成辩证思维能力”,却不同。“会武术”需要学习,练习;“形成辩证思维能力”不需要。这种能力的形成,是成长的必然。到了年龄,孩子的大脑自然就要向辩证思维方向发展....当然了,发展得成,发展不成,取决于数学工具所建构起来的那些基本能力,是否具备。具备了,长大到那个年龄,经过了那个阶段,自然就形成了辩证思维的能力。这种对孩子素质形成的观念,叫做“发展决定论”:我们不知道怎么教,怎么练才能够具有的素质,孩子发展到一定年龄阶段,自然就会具有。当然,需要环境提供条件,需要预先具备前提。
所谓教育,就是提供环境,预先打下基础,到时候提供前提罢了。“发展决定论”是皮亚杰心理学思想的核心内容,它跟其它所有的心理学流派,都不一样。认识发生论是咱们花果山教育的理论基础...或者换个角度说罢,皮亚杰的兴趣在于心理学,他对教育学不感兴趣。咱们把他的理论,搞到教育领域来用,让它在一个个具体孩子那里能够落地。
先说到这儿哈,回头接着说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