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果山家长社区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搜索
查看: 2746|回复: 0

[申爸指导] 【小小孩的教育就是“拆缝隙”】---2017.10.28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7-10-28 20:58:20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每日一课 于 2017-10-28 23:08 编辑


小小孩的教育就是“拆缝隙”

2017.10.28

申爸的群好多呦...找了半天,才找到原来应该在这里接着讲。

那时候,大申还很小。小到什么程度呢?才七个月。俗话说“七坐八爬”,七个月就能坐了。大申六个月零三十天,把他沿着沙发靠背放着,他还是要软软地往旁边堆下去。可是,七个月那天,把他往同样的地方,同样的姿势一坐,他就坐住了!坐在那里,都快两分钟了,也不倒。这太震撼了!昨天还不行,睡一宿觉,今天就能坐住了!

“七坐八爬”,实在是太准了,这谁说的啊,这话?

他怎么说出这句话来的啊?他肯定是总结出来的。他自己一个孩子,自然说不出,可是,观察身边的幼儿,七个月的时候,都能坐了,才总结出这句话。这时候,申爸就隐隐约约觉得,这事儿背后,有某种更深的道理在...

你比如说,幼儿七个月能坐,这肯定不是父母教的。第一,你爸爸妈妈想教,你得能教。你说那么小的孩子,你怎么教他坐呢?谁都没法儿教,对不对?第二,即便是父母教的,现实生活中,也不可能出现齐刷刷地孩子都七个月会坐的情况。你想啊,那么多家庭,那么多父母,怎么可能说在某一天,所有的父母都开始教,完了吧,说有的孩子正好都凑到七个月大的时候,给教会了,会坐了。

很显然,孩子的内部,存在某种机制,掌控着孩子的成长。外力是无法干涉这种机制发挥作用的。申爸在这里说,妈妈读申爸写的文字,妈妈一眼就看出来:诶!申爸,你说的不就是基因决定的么!这还有什么可说的?大家都知道。申爸说的确实是基因决定这回事,大家都知道,申爸确实也知道。但是,可能只有申爸在做两件事情:

第一,在生活中,去识别哪些事情是基因决定的表现;

第二,去思考:我怎么利用这个基因决定。

我们从书本上知道的事情,形成了一个完整独立的“书本世界”。这个书本世界,怎么把它跟身边的现实环境融合起来?这才是关键。

话说,申爸当时就有一个感觉:你不要去压制基因规定好的表现。你只要做一个思想实验,就很容易得出这个结论了:

假设说,有一个孩子,一生下来,就被限制在一个缝隙里面,躺着正合适,但坐不起来。这个可怜的缝隙里面的孩子,长大到六岁,把缝隙打开,跟别的小朋友一样去上学。你说,会出现什么情况?别的孩子都端端正正地坐在椅子上,听老师讲课,可这个可怜的孩子不行:他不会坐!你把他摆在椅子上,坐好。你只要一松手,他就软软地堆到一边去,从椅子上掉下来了。就跟六岁三十天的大申那样。什么是教育啊?教育就是拆缝隙!你把限制其基因表现的各种缝隙都拆掉,让孩子自由发展,这就是最好的教育。小孩子,十岁之前,“教育”不是主动的,它是被动的。孩子自己才是主动的。但,所说的“缝隙”又是什么呢?这个,很快,申爸就想清楚了。

七坐八爬十二走,到了十二个月,大申开始练习站起来,走路。哎呀,你看那个孩子,他真是费劲啊。他趴在地板中央,先是努力地坐起来,然后,开始设法要站起来。孩子拿手臂左面撑一撑,左腿回蜷,试图加力支起身体,失败了。身体一摇晃,失去了平衡,咕咚一下摔在地板上;又坐起来,拿手臂右面撑一撑,右腿回蜷,试图加力支起身体,又失败了。身体一摇晃,失去了平衡,咕咚一下又摔在地板上。他就在地板上,在那里练习这个,努力地,执着地,咬着小嘴唇,一次次地坐起,一次次地用力,一次次地摔倒。直到筋疲力竭,也不放弃。

睡一觉,醒来,孩子不在地板中央练了,他自己爬到电视柜那里,用手抓住电视柜的边沿,小腿儿乱蹬,想站起来。忽然,手一滑,摔掉了,脑袋磕到了电视柜上;也不哭,又爬过来,拿手抓住上沿儿,双腿乱蹬。蹬着蹬着,哪一下蹬对了,大申一下子就扶着电视柜站起来了。只要有了第一次,就快了。到了晚上,大申就能扶着电视柜,灵巧地站着了。

是谁给了大申欲望,说要站起来呢?没有人。是谁让大申那样地去尝试呢?没有人。这些,全都是自发的。那么,可以肯定,这欲望本身,连同实现这欲望的各种尝试,就都是“基因的表现”了。毫无疑问的。任何帮助,都是在破坏“基因的自然表现”。你爸爸妈妈看到孩子努力,不忍;看到孩子摔了,磕了,更加心疼,于是,就帮着孩子站起来。你的帮助,就是“缝隙”。

那时候,申爷爷申奶奶在申爸家帮助照看大申。申爸就跟申爷爷申奶奶讲,孩子要站起来,各种努力,让他自己折腾去,不要去“帮忙”。申奶奶身体不好,还胖,忍不住去帮忙,可帮两下,自己就累坏了,罢手;申爷爷懒,只要大申不哭不叫,乐得自己坐在沙发上看报纸。申爸更是坐在旁边,观察欣赏大申的各种努力失败还有伤害,一动不动。

唯独申妈,只要看到大申努力,那第一时间就要去“帮忙”;要是看到大申“磕了”,申妈那更是受不了,把大申抱过来,使劲地揉,使劲地爱抚,一边揉,一边打电视柜:“谁让它磕孩儿,谁让它磕孩儿,打死它!打死它!”大申放声大哭。

申妈要不去“关爱”吧,大申什么事儿都没有。磕了,不管,咬着小嘴唇,爬回电视柜旁边,伸出小手,抓住电视柜的上沿,接着往起站。一关爱,哭了。

申爸觉着,大申不是哭自己的疼,而是自己学习得正高兴,给妈妈粗暴地打断了....他想继续学习。果然,申妈一放手,大申也不哭了,麻溜地往电视柜那儿爬。申妈赶紧又把大申提溜起来,抱去卧室,一边走一边说:“咱不去那儿,那儿坏,磕孩儿...”大申放声大哭。

这个当妈的心理极度诡异。大申在房间里安静地学习。申妈探头探脑地来了,趴在门边儿,问大申:“妈给你削个苹果,要不要?”大申的怒火猛地剧烈燃烧起来,粗暴地说:“谢谢不要再见拜拜!”“咣”地,把房门关上了。回头,申爸问大申:“咱们不是说好了,学习的时候开着门么?你怎么又关上了?”大申:“她烦不烦呐?人家学习学得好好儿地。我学习的时候,她一来打扰,我心里立刻就开始发烦。没法儿调回来,怎么办?”怎么办?申爸跟申妈说说呗。说完了,也不管用,申妈忍不住。哪节课,申妈来关爱一次,那节课剩下时间的效果,就算是废了。

申妈就是大申学习的天敌,跟蝗虫一样。一起蝗虫,收成就废了。可申妈却是最关心大申学习,最希望大申学习好的一个人了...

不说这个,接着说大申学站。

大申呢,非常幸运。幸运就幸运在,凡是大申最关键的时段,申妈就特别忙。那时候,大申十二个月,开始学站了,申妈他们的新公司,正好刚成立。申妈那个忙呦,一到晚饭,就打电话回来说:“我得过会儿再回家。”“过多会儿?”“不长,你们先吃吧。”结果,这个“不长”的“过会儿”过去,就夜里十点半了。申妈到家,大申早睡熟了。申妈只能在大申的小脸蛋儿上深深地吻一下,把小被子给大申掖掖好。躺在床上,转头,申妈也睡着了。第二天早上,天还没亮,大申还没醒,申妈就得跟别人拼车,去上班了。

很幸运,大申落到了申爸申爷爷申奶奶手里。所有的缝隙,全都被拆除:放手他自己折腾去。

没有任何帮忙,也就没有任何限制。

没有任何限制,自然发展的大申,站起来得非常快,不到一个星期,大申就能很灵巧地站起来了。你看他,坐在地上玩儿,忽然想站起来了,小手臂一撑地,小腿儿一蜷,有力地就把小身体撑起来,人就站在那里了。像变魔术一样快。

申妈没空儿,申爷爷懒,申奶奶身体不好出不来,领着大申出门的任务,就落在申爸一个人肩上。

我们从来不陌生“大手牵小手”的景象。小区里,妈妈故意压低身体,伸长胳膊,让孩子的小手攥着自己的手指,慢慢走。申爸根本不牵大申,就让大申跟在申爸身后慢慢走。站也是自己站,走也是自己走。拆除了各种缝隙,自然发展的成果,几乎立刻,就表现出来了。

申爸发现,小区里的小孩子,几乎都有一个毛病:摔跤。跑着跑着,很平坦的地面,他自己就摔一跤。莫名其妙地就摔。大申长这么大,在申爸的印象里,大申摔倒的情形,屈指可数,就那么三四次。每一次,都是在奔跑的时候,确实绊上了什么东西,给绊倒的。确实没看见,绊上了电线啊,树枝啊什么的。自打大申自己站稳了,走稳了,一般情况下,大申就从不摔倒。自己一跑就摔的孩子,叫做“感统失调”。大申可从来没有“感统失调”的毛病。感统失调,摔跤,不过是因为在孩子直立行走的过程中,有“缝隙”没有被拆掉。他摔跤,跟那个“缝隙孩子”上学后,不会坐的原因是一样的。

其实呢,3D实验室里,本来那29个孩子,都应该跟大申一样,下课的时候,能把杯子底儿打印好的。只不过,那29个孩子,在成长过程中,某些缝隙没有被拆掉,被限制了,他们才做不完,手越来越笨的。

话说,申妈吧,申爸想起来,还是足够智慧,足够懒的。当得上一流的妈妈。尽管,某些具体的事情,发生了,气得申爸七窍生烟;可是,回头跟别的妈妈比较一下下,才知道,不是申妈做得差,而是别的妈妈做的更差,更更差。要是申爸在别的妈妈那里,那气得就不是七窍生烟,而是要去上吊了。

苏-朱珠妈1102女一
请教申爸,3D打印试验,我们要拆哪些缝隙?对一年级的小豆包,还来得及拆吗?

京-大申爸0406B八
来不及拆了。你们要拆的,是未来的缝隙。这些缝隙呢,小群,小小群里面的妈妈,还来得及拆。

先说到这儿哈,大申起床了。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花果山家长社区

GMT+8, 2024-11-23 00:22 , Processed in 0.066616 second(s), 15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