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日一课 发表于 2019-11-21 20:43:05

【北大高中群:学习要“君子固本,本立而道生”续】---2019.11.16

本帖最后由 每日一课 于 2019-11-22 22:11 编辑

北大高中群:学习要“君子固本,本立而道生”续

2019-11-16啊吔!昨儿晚上,申爸很高兴,睡得晚。结果,今儿早上,一下睡过了头。没关系,能说几句说几句吧。接着昨天傍晚说哈。
申爸推测哈:只要把孩子的“我知道我知道什么”,这个前提解决掉,他就有很大的可能,很愉快地搞掉那些错题了。也就是说,“我知道我知道什么”,不止是把“我知道我所不知道的”,变成”我知道我知道什么”的前提,更可能是充分条件。妈妈们去看自己真实的孩子。其实呢,很多题,他知道他不知道,他知道他做错了,对吧?但他就是不去请教老师,不去想办法改正过来。错题就是错题,在篇子上就那么扔着。事实上,3也是不存在的。瞎猫碰上死耗子这种事儿,在高考,根本就不可能。如果考生的主观感觉是“我根本不会,只是踩上了狗屎运,蒙对了”,那其实是他自己的脑筋不清醒的表现。这种,严格来讲,清北是不要的。这就是人们发明错题本的原因,是人们重视错题本的根本原因所在:孩子他都不理会错题么。不只是不理会了,甚至是回避。回避会给自己带来不愉悦感的事物,是人类的天性。没有巧妙的机制,不要指望孩子会“迎错题而上”。原因在于大脑的另外一个属性:大脑天然地追求秩序。在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,”我知道我知道什么”,是把“我知道我所不知道的”,变成”我知道我知道什么”的前提。那怎么才能让孩子去把错题都愉快地搞会,彻底地掌握呢?错题本不好,大部分的情况下,错题本于孩子,那是往火苗上喷灭火器。要想别的办法。
学习,学习好,肯定是逆熵性的。毫无疑问。如果想要孩子学习好,我们只要设法设计出一种特殊的情境,让孩子在这种情境下,自己喜欢这种逆熵行为,就成功了。这种设想,申爸在大申很小的时候,就有了。应该是大申刚上小学那会儿,这种设想就已经明确了。渐渐地,申爸才意识到:这种属性的出现,是年龄决定。十二岁,申爸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。申爸不是努力么,当然是就着大申的学业内容在努力。甭管怎么着,申爸这个档次的人,深度介入到孩子的具体学习生活中,在考试的时候,他的成绩会有巨大的提升。以前为啥只考62分?“老师出的题难!”考好了,小东西非常高兴。回到家,申爸跟他分析,总结经验。申爸问这次考试考了96分的原因,小东西瞪着眼睛跟你犟:老师出的题简单!申爸就认真地设计场景,铺陈事实,讲述道理,让大申自己能够感受到,老师出的题,是一样难的,不一样的是,他这段时间,自己努力了。当时,申爸没搞明白的是:孩子他根本不是从一开始,大脑中就有这种“逆熵”机制的。不是“没搞明白”,而是“根本不知道”。之所以费那么大的劲,是因为神经网络的涨潮性质,导致申爸误以为“时机到了”。成吨的努力付出之后,导致申爸最后决定“还不到时候”的,是大申表现出来的归因能力缺陷。于是,申爸就猜。先是猜十岁,结果,十岁的时候,申爸还是绝望:这么个小东西,你拿他没办法,说话还是半懂不懂的。接下来,申爸猜是十二岁。就由于这么个错误认识,导致申爸在大申成长过程中,花了无数的时间,付出海量的努力,去试。没有成功过的时候。十二岁的孩子,他还无法正确归因。结果,下一次考试,申爸再一问,大申还是回到原来:“老师对我们特好,这次的题,出得又特别简单。”
稍=哈。拉倒吧,不管了。朽木不可雕也。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【北大高中群:学习要“君子固本,本立而道生”续】---2019.11.16